东北林区天然混交林单木生长模型的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5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8-9页 |
| ·生长模型的分类与概述 | 第9-15页 |
| ·全林分模型 | 第10-11页 |
| ·径阶分布模型 | 第11页 |
| ·单木模型 | 第11-13页 |
| ·建立单木生长模型的方法 | 第13-14页 |
| ·生长模型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 2 研究地区概况和数据采集 | 第15-23页 |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15-19页 |
| ·大兴安岭地区 | 第15-16页 |
| ·吉林地区 | 第16-19页 |
| ·数据的来源 | 第19-21页 |
| ·数据整理 | 第21-23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23-32页 |
| ·地位级指数(SCI) | 第23-25页 |
| ·研究资料 | 第23页 |
| ·地位级指数导向曲线 | 第23-24页 |
| ·地位级指数(SCI) | 第24-25页 |
| ·林分密度指数(SDI) | 第25-27页 |
| ·最大密度林分 N-Dg方程 | 第25-27页 |
| ·单木生长模型的建立方法 | 第27-29页 |
| ·单木枯损模型 | 第29-30页 |
| ·变量的筛选与剔除 | 第30页 |
| ·模型的检验 | 第30-32页 |
|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32-56页 |
| ·单木生长模型 | 第32-51页 |
| ·大兴安岭北部 | 第32-36页 |
| ·大兴安岭南部 | 第36-40页 |
| ·吉林地区 | 第40-46页 |
| ·大兴安岭地区单木生长模型汇总与分析 | 第46-49页 |
| ·吉林地区单木生长模型汇总与分析 | 第49-51页 |
| ·单木枯损模型 | 第51-53页 |
| ·大兴安岭北部 | 第51-52页 |
| ·大兴安岭南部 | 第52-53页 |
| ·吉林地区 | 第53页 |
| ·模型的检验 | 第53-56页 |
| ·单木生长模型的检验 | 第53-55页 |
| ·单木枯损模型的检验 | 第55-56页 |
| 5 预估系统编制 | 第56-68页 |
| ·编程语言的选择及其简介 | 第56-58页 |
| ·VBA和 VB的主要区别 | 第56页 |
| ·VBA主要功能 | 第56页 |
| ·VBA开发平台的优点 | 第56-58页 |
| ·预估系统实现 | 第58-68页 |
| ·程序流程图 | 第58-59页 |
| ·系统预估演示 | 第59-68页 |
| 结论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73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73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