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完善
独创声明 | 第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9-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1 引言 | 第13-20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 | 第14-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国外内部控制研究的回顾和现状 | 第16-17页 |
·我国银行业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 | 第17页 |
·我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研究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 第20-27页 |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涵义 | 第20-21页 |
·国外界定 | 第20页 |
·我国界定 | 第20页 |
·内部控制的涵义 | 第20-21页 |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要素 | 第21-24页 |
·控制环境 | 第22页 |
·风险识别与评估 | 第22页 |
·控制活动 | 第22-23页 |
·信息与交流 | 第23页 |
·监督评价与纠正 | 第23-24页 |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目标和方法 | 第24-27页 |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目标 | 第24-25页 |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方法 | 第25-27页 |
3 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 | 第27-38页 |
·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内容 | 第27-28页 |
·风险识别 | 第27页 |
·风险评估 | 第27-28页 |
·风险控制 | 第28页 |
·农村信用社风险预警模型 | 第28-32页 |
·建立农村信用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 第29页 |
·农村信用社风险预警模型的设计 | 第29-31页 |
·风险报警 | 第31-32页 |
·VAR方法 | 第32-36页 |
·VAR的计算 | 第33-35页 |
·VAR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 | 第35页 |
·VAR方法在农村信用社的应用及评价 | 第35-36页 |
·农村信用社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 | 第36-38页 |
·建立灵敏的预警预报系统 | 第36页 |
·完善贷款管理制度 | 第36页 |
·运用各种手段清收不良贷款 | 第36-37页 |
·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 第37页 |
·开拓业务种类,实行资产多元化 | 第37页 |
·防范计算机系统的风险 | 第37-38页 |
4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 第38-44页 |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8-41页 |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 第38页 |
·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待加强 | 第38-39页 |
·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不健全,风险意识淡薄 | 第39页 |
·会计控制不严密 | 第39-40页 |
·内部稽核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 第40页 |
·对高层管理者缺乏足够的监督 | 第40-41页 |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1-44页 |
·产权主体缺位,缺乏内控动力 | 第41页 |
·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 第41-42页 |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对员工的激励约束措施不到位 | 第42-43页 |
·粗放经营,忽视风险控制 | 第43-44页 |
5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 第44-51页 |
·农村信用社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要求 | 第44-45页 |
·内部控制要反映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的要求 | 第44页 |
·内部控制要与组织结构相适应 | 第44页 |
·内部控制必须要控制好关键点 | 第44-45页 |
·内部控制必须要明确责任划分 | 第45页 |
·内部控制要善于把握变化趋势 | 第45页 |
·内部控制要特别注意例外情况 | 第45页 |
·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 第45-51页 |
·建设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 第45-47页 |
·建立和完善内部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度 | 第47页 |
·建立和完善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控制制 | 第47-49页 |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交流制度和相关控制制度 | 第49-50页 |
·建立严密、独立、有权威的内部监督稽核制度 | 第50-51页 |
6 结论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