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中上游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生物完整性指数(IBI)研究进展 | 第7-18页 |
| 1 IBI定义及鱼类IBI评价的优劣 | 第7-8页 |
| ·IBI的定义 | 第7页 |
| ·利用鱼类评价IBI的优劣 | 第7-8页 |
| 2 IBI评价方法 | 第8-14页 |
| ·简介 | 第8-9页 |
| ·指标体系 | 第9-14页 |
| ·年Karr建立的指标体系 | 第9-10页 |
| ·个较具代表性的指标体系 | 第10-14页 |
| ·IBI评分与评价 | 第14页 |
| 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IBI的发展 | 第14-16页 |
| ·IBI的应用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怒江中上游流域简介 | 第18-23页 |
| 1 流域概况 | 第18-19页 |
| ·地形地貌 | 第18-19页 |
| ·气象、水文 | 第19页 |
| ·生境类型 | 第19页 |
| 2 怒江中上游鱼类研究概况 | 第19-21页 |
| ·鱼类种类组成 | 第19-20页 |
| ·鱼类区系特点 | 第20-21页 |
| ·渔业 | 第21页 |
| 3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 ·建立适合怒江中上游的IBI评价体系 | 第21页 |
| ·怒江中上游水电开发及其水生生态系统和鱼类保护 | 第21-22页 |
| ·促进IBI在大型河流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怒江中上游生物完整性评价 | 第23-43页 |
| 1 研究区域与方法 | 第23-30页 |
| ·研究区域 | 第23页 |
| ·采样方法 | 第23-26页 |
| ·水生生物采样方法 | 第23-24页 |
| ·鱼类采样方法 | 第24-26页 |
| ·指标体系的选择 | 第26-29页 |
| ·种类组成与丰度 | 第26-27页 |
| ·耐受性 | 第27页 |
| ·营养结构 | 第27-28页 |
| ·繁殖共位群 | 第28页 |
| ·个体健康状况 | 第28-29页 |
| ·参照点的选择和评价标准的确定 | 第29页 |
| ·鱼类IBI评价等级 | 第29-30页 |
| 2 结果 | 第30-41页 |
| ·水体理化性质 | 第30页 |
| ·饵料生物 | 第30-35页 |
| ·藻类 | 第30-31页 |
| ·浮游动物 | 第31-32页 |
| ·原生动物 | 第32-34页 |
| ·底栖动物 | 第34页 |
| ·水生高等植物 | 第34-35页 |
| ·四江段IBI指标结果及期望值 | 第35-40页 |
| ·种类组成与丰度 | 第35-36页 |
| ·耐受性 | 第36页 |
| ·营养结构 | 第36-39页 |
| ·繁殖共位群 | 第39页 |
| ·个体数量与健康状况 | 第39-40页 |
| ·期望值的确定 | 第40页 |
| ·IBI结果与评价 | 第40-41页 |
| 3 讨论 | 第41-43页 |
| ·调查数据与期望值的确定 | 第41页 |
| ·待选指标与最终指标的比较,及其原因分析 | 第41-42页 |
| ·IBI结果与饵料生物的关系 | 第42页 |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