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

中国建筑评论的现状研究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11页
插图索引第11-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18页
   ·选题背景第15-16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研究框架第17-18页
第2章 中国建筑评论的发展概况第18-30页
   ·中国近代时期的建筑意识和建筑评论第18-23页
     ·西方建筑传入的困惑第19-20页
     ·迈向现代主义的彷徨第20-22页
     ·初次民族形式的讨论第22-23页
   ·新中国成立后建筑评论的发展第23-30页
     ·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探索第24-26页
     ·“十大建筑”引发的大讨论第26-29页
     ·80 年代突破政治坚冰的理论繁荣第29-30页
第3章 当下中国建筑评论开展的途径第30-47页
   ·多方位的评论阵营第30-37页
     ·专业的建筑期刊第31-34页
     ·面向大众的媒体第34-35页
     ·快速传播的网络第35-37页
   ·多元化的评论主体第37-47页
     ·专家的呼唤第38-40页
     ·其他艺术家的视角第40-42页
     ·公众的参与第42-45页
     ·业主的要求第45-47页
第4章 中国建筑评论现状的特征第47-70页
   ·关注建筑焦点探索建筑本质第47-54页
     ·聚焦欧陆风第48-50页
     ·争鸣国家大剧院第50-52页
     ·再认识建筑本质第52-54页
   ·积极探索不懈寻求评论标准和规范第54-60页
     ·重视建筑评论的实用性和理想性第54-55页
     ·探究建筑评论与建筑实践的互动性第55-57页
     ·认识建筑评论的复杂性和多重性第57-59页
     ·呼唤建筑评论标准和规范的权威性第59-60页
   ·从业内到业外不断扩大影响第60-65页
     ·评论主体和受众的扩大第60-62页
     ·建筑大事件带来评论大视野第62-63页
     ·迎接新时代第63-65页
   ·困境不容忽视期待有影响力的中国评论家第65-70页
     ·思维方式的缺陷第65-66页
     ·建筑评论和建筑设计建筑理论的脱节第66-67页
     ·建筑教育过于功利的实用性第67-70页
第5章 西方建筑评论发展概况第70-80页
   ·西方建筑评论发展溯源第70-74页
   ·西方建筑评论杂志和评论队伍第74-76页
   ·当代西方建筑评论的主要特征第76-78页
   ·向西方建筑评论学习第78-80页
第6章 中国建筑评论的发展趋势第80-86页
   ·在困境中不断前进第80-84页
     ·扎根创作走向理论升华第81-82页
     ·面向大众普及建筑知识第82-84页
   ·逐步融入世界第84-86页
结论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1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1-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ail-GRSAR实测数据的浅埋目标检测技术研究
下一篇:冯梦龙的情教观与“三言”中的女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