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

对无创痛艾灸缓解和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9页
1. 引言第9-10页
2. 文献综述第10-21页
   ·现代运动生理学关于运动性疲劳发生机制的阐述第11-16页
     ·运动性疲劳的中枢机制第11-14页
       ·中枢疲劳的化学机制第11-12页
       ·中枢疲劳的神经机制第12-13页
       ·“肌肉智慧理论假说”第13-14页
     ·运动性疲劳的外周疲劳机制第14-16页
       ·乳酸盐、[pH]_I与外周肌肉疲劳第14页
       ·[ATP]_I、[PCr]_I与外周肌肉疲劳第14-15页
       ·Ca~(2+)、Pi与外周肌肉疲劳第15页
       ·膜电位、兴奋-收缩偶联与外周肌肉疲劳第15页
       ·糖与外周肌肉疲劳第15-16页
   ·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病因病机认识第16-17页
   ·近年来灸法的研究进展第17-21页
     ·中医灸法概述第17-18页
     ·灸法的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第18-21页
       ·灸法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及机理第18-19页
       ·灸法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第19-20页
       ·灸法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研究第20-21页
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1-23页
   ·受试对象第21页
   ·分组及处理方法第21页
   ·实验方法第21-22页
   ·观察指标第22页
   ·数据处理第22-23页
4 研究结果第23-26页
   ·三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比较第23页
   ·三组治疗前后皮肤两点辨别阈对照表比较第23-24页
   ·三组治疗前后闪光融合率变化比较第24页
   ·三组治疗前后血氨变化比较第24-25页
   ·三组治疗前后血乳酸变化比较第25页
   ·三组治疗前后 800 米成绩变化比较第25-26页
5 分析与讨论第26-31页
   ·对强壮组延缓和抗运动性疲劳的相关机制的分析和探讨第27-29页
   ·对益阳组延缓和抗运动性疲劳的相关机制的分析和探讨第29-31页
6 结论第31-32页
7 建议第32-3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33-36页
致 谢第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纤光栅传感阵列温度在线监测研究--光纤光栅传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国内外房地产市场制度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