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3页 |
| 第二章 雨情与灾情 | 第13-16页 |
| 第三章 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天气尺度系统分析 | 第16-23页 |
| ·天气气候背景 | 第16-19页 |
| ·大尺度环流背景分析 | 第19-21页 |
| ·天气尺度系统分析 | 第21-23页 |
| 第四章 中尺度天气系统背景场诊断分析 | 第23-43页 |
| ·Q矢量分析 | 第23-32页 |
| ·Q矢量原理及物理意义 | 第23-24页 |
| ·Q矢量场与矢量锋生函数 | 第24-26页 |
| ·Q矢量散度分析 | 第26-29页 |
| ·Q矢量涡度分析 | 第29-32页 |
| ·湿位涡(MPV)分析 | 第32-38页 |
| ·湿位涡基本理论 | 第32-33页 |
| ·MPV的水平结构 | 第33-36页 |
| ·MPV的垂直结构 | 第36-38页 |
| ·层结不稳定分析 | 第38-43页 |
| ·K指数和位势稳定度△θ_(se)(500-850) | 第38-40页 |
| ·暴雨中心对流有效位能(CAPE)分析 | 第40-43页 |
| 第五章 中尺度低涡的发生、发展分析 | 第43-50页 |
| ·引言 | 第43-50页 |
| ·低涡的生成 | 第46-47页 |
| ·低涡的维持 | 第47-48页 |
| ·低涡的移动减弱 | 第48-50页 |
| 第六章 中-β尺度对流系统M_βCS的发生、发展分析 | 第50-54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初生阶段 | 第50-51页 |
| ·发展阶段 | 第51页 |
| ·成熟阶段 | 第51页 |
| ·减弱、消亡阶段 | 第51-54页 |
| 第七章 数值模式 | 第54-87页 |
| ·模式简介 | 第54-57页 |
| ·基本方程组 | 第54-55页 |
| ·侧边界条件 | 第55-56页 |
| ·时间差分方案 | 第56-57页 |
| ·模式物理过程 | 第57页 |
| ·中尺度雨团的数值模拟 | 第57-59页 |
| ·中尺度暴雨系统的结构分析 | 第59-73页 |
| ·动力结构 | 第59-67页 |
| ·热力结构 | 第67-70页 |
| ·位涡分析 | 第70-72页 |
| ·暴雨中心动力条件时间演变特征 | 第72-73页 |
| ·凝结潜热对中尺度暴雨的影响 | 第73-80页 |
| ·地表热通量对中尺度暴雨的影响 | 第80-87页 |
| ·地表热通量演变特征 | 第80-82页 |
| ·地表热通量的作用 | 第82-87页 |
| 第八章 总结与讨论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6页 |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