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格生命认知 | 第1-17页 |
(一) 人格生命 | 第11-12页 |
(二) 自然生命——人格生命的基础 | 第12-13页 |
(三) 劳动交往——人格生命的源头 | 第13-17页 |
二、人格生命价值 | 第17-25页 |
(一) 需要与价值 | 第17-19页 |
(二) 康德与尼采的人格生命价值观的对立 | 第19-22页 |
(三) 人格生命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 第22-25页 |
三、人格生命权利 | 第25-34页 |
(一) 权利 | 第25-30页 |
(二) 人格生命权利 | 第30-34页 |
四、自由的人格生命权利 | 第34-44页 |
(一) 原始社会的人格生命权利 | 第34-35页 |
(二) 阶级社会的人格生命权利 | 第35-37页 |
(三) 自由的人格生命权利 | 第37-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