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 第1-8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 | 第8-12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 第8-9页 |
(二) 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 | 第9页 |
(三) 马克思恩格斯制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和策略原则 | 第9-10页 |
(四) 马克思恩格斯规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组织原则 | 第10-12页 |
(五)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党的团结和党内斗争的原则 | 第12页 |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第12-20页 |
(一) 列宁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论述 | 第13-14页 |
(二) 列宁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党的建设,保持党的思想统一 | 第14-15页 |
(三)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的思想 | 第15-16页 |
(四) 列宁提出必须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正确的纲领、战略和策略 | 第16-17页 |
(五)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与斗争理论 | 第17-19页 |
(六) 列宁指出党必须正确处理领袖、政党、阶级和群众的相互关系 | 第19-20页 |
三、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贡献 | 第20-47页 |
(一)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列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贡献 | 第20-29页 |
1. 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 第20-22页 |
2. 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加强党的建设 | 第22-23页 |
3. 实行民主集中制,调动全党的积极性 | 第23-25页 |
4. 实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培养党的领导班子和接班人 | 第25-26页 |
5. 把党风建设提到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在党建史上第一次提出并论述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 第26-28页 |
6. 毛泽东总结“左”的错误惨痛教训,提出正确进行党内斗争的理论原则、方针和政策 | 第28-29页 |
(二)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列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贡献 | 第29-38页 |
1.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 第29-30页 |
2.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 第30-33页 |
3. 党政分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 第33-34页 |
4. 确立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目标 | 第34-35页 |
5. 坚持“四化”标准,培养和选拔年轻干部 | 第35-36页 |
6. 从严治党,反腐倡廉,整顿党的作风 | 第36-38页 |
(三)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列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贡献 | 第38-47页 |
1. 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 第38-39页 |
2.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 第39-40页 |
3.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 | 第40-42页 |
4. 面向新世纪,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 第42-43页 |
5.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 第43-47页 |
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