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1页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 第11-15页 |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研究船舶经营人的意义 | 第12-15页 |
第2章 “船舶经营人”概念的历史沿革及其发展 | 第15-28页 |
·“船舶经营人”概念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 第15-20页 |
·我国古代商法中的“船舶经营人” | 第15-16页 |
·我国现代法律中的“船舶经营人” | 第16-18页 |
·我国理论界关于船舶经营人概念的各种观点 | 第18-20页 |
·“船舶经营人”概念在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 | 第20-25页 |
·罗马法中的“船舶经营人” | 第21页 |
·当代各国关于船舶经营人的立法 | 第21-25页 |
·国际公约中的船舶经营人 | 第25-26页 |
·《1962年核动力船舶经营人责任公约》 | 第25页 |
·《1976年海事索赔责任限制公约》 | 第25页 |
·《1986年联合国船舶登记条件公约》 | 第25页 |
·《1967年统一关于船舶优先权和抵押权某些规定的国际公约》和《1993年船舶优先权和抵押权国际公约》 | 第25-26页 |
·ISM规则和《国际船舶港口设施保安规则》 | 第26页 |
·《2001年船舶燃料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 第26页 |
·国内法、外国立法和国际公约之比较 | 第26-28页 |
·船舶经营人的内涵 | 第26-27页 |
·船舶经营人的外延 | 第27-28页 |
第3章 “经营行为”与“经营人”分析 | 第28-39页 |
·“经营人”与“经营行为”的关系 | 第28-29页 |
·“经营人”与“商人” | 第28页 |
·“经营人”与“经营行为” | 第28-29页 |
·“经营行为”的概念与范围 | 第29-31页 |
·经营行为与商行为 | 第29页 |
·经营行为的概念 | 第29-30页 |
·经营行为的范围 | 第30-31页 |
·“经营人”构成的条件 | 第31-33页 |
·经营人必须实施经营行为 | 第31-32页 |
·经营人必须以实施经营行为为其经常职业,即经常营业的意思 | 第32页 |
·必须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经营行为,自己就是其所从事的经营行为的主体,是经营行为权利义务的承受者 | 第32-33页 |
·船舶经营人的构成条件分析 | 第33-39页 |
·船舶经营人定义的几种立法模式分析 | 第33-35页 |
·折衷主义立法模式下船舶经营人的构成条件 | 第35-36页 |
·经营范围与经营行为 | 第36-39页 |
第4章 实践中不同情况下船舶经营人的识别 | 第39-51页 |
·船舶经营人的泛称性 | 第39-40页 |
·船舶经营人泛称性概述 | 第39页 |
·船舶经营人泛称性的利弊分析 | 第39-40页 |
·船舶经营人识别 | 第40-51页 |
·概述 | 第40页 |
·对各类可能成为船舶经营人的主体的分析 | 第40-51页 |
第5章 船舶经营人的法律地位问题研究 | 第51-63页 |
·法律地位概述 | 第51页 |
·船舶经营人的法律地位分析 | 第51-63页 |
·船舶经营人在海上货物运输关系和海上旅客运输关系中的法律地位 | 第51-52页 |
·船舶经营人在船舶油污事故中的法律地位 | 第52-53页 |
·船舶经营人在船舶碰撞中的法律地位 | 第53-56页 |
·船舶经营人在船舶优先权中的法律地位 | 第56页 |
·船舶经营人在海事赔偿责任限制中的法律地位 | 第56-60页 |
·船舶经营人在海上安全管理和防止海上油污中的法律地位 | 第60-61页 |
·船舶经营人在国家航运管理中的法律地位 | 第61页 |
·船舶经营人在保险中的法律地位 | 第61-63页 |
第6章 立法建议 | 第63-65页 |
·推荐法条及船舶经营人的识别方式 | 第63-64页 |
·推荐法条 | 第63页 |
·识别方式 | 第63-64页 |
·推荐法条与各法律法规的衔接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7-69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