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2-17页 |
1 网络中药药理学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1 网络药理学的概念 | 第12页 |
1.2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2.1 数据获取和验证 | 第12页 |
1.2.2 网络可视化技术 | 第12页 |
1.2.3 网络分析技术 | 第12页 |
1.3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领域的运用 | 第12-14页 |
1.3.1 研究中药有效活性成分 | 第13页 |
1.3.2 预测中药作用靶点 | 第13页 |
1.3.3 阐明药理作用机制 | 第13页 |
1.3.4 发现中药新的活性化合物 | 第13-14页 |
1.3.5 发现新的疾病适应症 | 第14页 |
1.3.6 合理设计组方 | 第14页 |
1.4 小结 | 第14页 |
2 分子对接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2.1 分子对接的概念 | 第14页 |
2.2 分子对接的原理与方法 | 第14-15页 |
2.2.1 分子对接的原理 | 第14-15页 |
2.2.2 分子对接的方法 | 第15页 |
2.2.3 分子对接常用软件 | 第15页 |
2.3 分子对接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2.3.1 发现中药成分作用靶标 | 第15-16页 |
2.3.2 研究中药复方药理作用机制 | 第16页 |
2.4 小结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升麻柴胡配伍对胃肠动力影响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第17-30页 |
1 数据与方法 | 第17-18页 |
1.1 升麻柴胡配伍的化学成分 | 第17页 |
1.2 阈值筛选 | 第17页 |
1.3 人胃肠动力疾病基因筛选 | 第17页 |
1.4 化合物-靶点网络的构建 | 第17页 |
1.5 升麻柴胡与人胃肠动力疾病基因 PPI 网络的构建 | 第17页 |
1.6 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 | 第17-18页 |
2 结果 | 第18-30页 |
2.1 升麻柴胡配伍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 第18-19页 |
2.2 靶点预测 | 第19-23页 |
2.3 化合物-靶点相互作用网络 | 第23-24页 |
2.4 “要药”靶点PPI网络的构建与分析 | 第24-25页 |
2.5 GO富集分析 | 第25-28页 |
2.6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章 计算机辅助中药分子对接验证 | 第30-36页 |
1 靶蛋白和药物分子的搜集与结构前处理 | 第30-33页 |
1.1 靶蛋白的搜集 | 第30-31页 |
1.2 药物分子的搜集与结构前处理 | 第31-33页 |
1.3 计算软件与方法 | 第33页 |
2 结果 | 第33-3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6-41页 |
1 计算药理学是研究方剂配伍及作用机制的有效方法 | 第36页 |
2 补中益气汤的“要药”升麻和柴胡在补中益气汤的胃肠调节中起关键作用 | 第36页 |
3 升麻柴胡配伍影响胃肠动力的关键靶点 | 第36-37页 |
4 升麻柴胡配伍影响胃肠动力的关键化合物 | 第37-40页 |
5 升麻柴胡配伍的基因功能和关键信号通路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附录1 已发表的综述 网络中药药理学研究进展 | 第49-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2 图表及数据 | 第58-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