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中英文对照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6页 |
第一部分 挤出滚圆技术制备大剂量药物微丸工艺的处方前研究 | 第16-34页 |
一、材料和仪器 | 第17-18页 |
二、实验内容及结果 | 第18-30页 |
1 挤出滚圆法制备GFN微丸工艺及处方因素试验 | 第18-22页 |
1.1 工艺因素试验 | 第18-20页 |
1.1.1 挤出速度 | 第18-19页 |
1.1.2 滚圆速度 | 第19页 |
1.1.3 滚圆时间 | 第19-20页 |
1.1.4 滚圆机载料量 | 第20页 |
1.2 处方因素试验 | 第20-22页 |
1.2.1 载药量的影响 | 第20-21页 |
1.2.2 致孔剂的影响 | 第21页 |
1.2.3 润湿剂种类的影响 | 第21-22页 |
1.2.4 MCC与润湿剂比值(W/W)的影响 | 第22页 |
2 GFN缓释微丸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2-30页 |
2.1 GFN缓释微丸中GFN含量测定HPLC方法的建立 | 第23-26页 |
2.1.1 色谱条件 | 第23页 |
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23页 |
2.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23-24页 |
2.1.4 空白辅料干扰试验 | 第24-25页 |
2.1.5 线性试验 | 第25页 |
2.1.6 回收率试验 | 第25页 |
2.1.7 精密度试验 | 第25-26页 |
2.1.8 稳定性试验 | 第26页 |
2.2 GFN缓释微丸体外释放度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建立 | 第26-30页 |
2.2.1 GFN对照品贮备液的配制 | 第26页 |
2.2.2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26-28页 |
2.2.3 空白辅料干扰实验 | 第28-29页 |
2.2.4 线性试验 | 第29页 |
2.2.5 回收率试验 | 第29-30页 |
2.2.6 精密度试验 | 第30页 |
三、第一部分讨论 | 第30-33页 |
四、第一部分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二部分 GFN缓释微丸包衣方法的研究 | 第34-57页 |
一、材料与仪器 | 第35-36页 |
二.实验内容与结果 | 第36-52页 |
1 80%GFN载药微丸的制备 | 第36-38页 |
1.1 挤出—滚圆工艺参数的优化试验 | 第36-37页 |
1.2 GFN微丸的制备 | 第37-38页 |
2 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包衣工艺研究 | 第38-45页 |
2.1 包衣液的配制 | 第39页 |
2.2 微丸包衣试验 | 第39-40页 |
2.3 体外释放度测定 | 第40页 |
2.4 GFN缓释微丸体外释放度的统计分析 | 第40-41页 |
2.5 影响GFN缓释微丸释药的因素试验 | 第41-45页 |
2.5.1 包衣增重的影响 | 第41-42页 |
2.5.2 包衣液中致孔剂HPMC用量的影响 | 第42页 |
2.5.3 包衣微丸热处理温度及时间的影响 | 第42-44页 |
2.5.4 包衣微丸热处理方式的影响 | 第44-45页 |
2.5.5 释放介质的影响 | 第45页 |
3 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Eudragit NE 30D)包衣工艺研究 | 第45-48页 |
3.1 GFN微丸包衣试验 | 第46页 |
3.2 影响Eudragit NE 30D包衣膜性质及药物释放的因素考察 | 第46-48页 |
3.2.1 包衣增重的影响 | 第46-47页 |
3.2.2 抗粘剂滑石粉用量的影响 | 第47页 |
3.2.3 致孔剂HPMC用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4 包衣微丸热处理时间的影响 | 第48页 |
4 GFN缓释微丸速释药层的制备 | 第48-50页 |
5 工艺重现性试验 | 第50页 |
6 GFN缓释微丸与国外参比制剂体外释放度对比试验 | 第50-52页 |
三、第二部分讨论 | 第52-56页 |
四、第二部分小结 | 第56-57页 |
第三部分 GFN微丸Beagle犬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 第57-70页 |
一、材料与仪器 | 第57-58页 |
二、实验内容及结果 | 第58-68页 |
1 动物体内GFN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58-62页 |
1.1 色谱条件 | 第58页 |
1.2 血样采集 | 第58页 |
1.3 血浆样品处理 | 第58页 |
1.4 方法专属性试验 | 第58-60页 |
1.5 线性试验 | 第60页 |
1.6 萃取回收率试验 | 第60-61页 |
1.7 方法回收率试验 | 第61页 |
1.8 日内精密度及日间精密度 | 第61-62页 |
2 Beagle犬体内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试验 | 第62-67页 |
2.1 给药方案 | 第62页 |
2.2 Beagle犬单剂量给药受试制剂及参比制剂血药浓度—时间数据 | 第62-64页 |
2.3 药物动力学参数 | 第64-65页 |
2.4 GFN微丸的生物等效性评价 | 第65-67页 |
3 GFN微丸体内外相关性分析 | 第67-68页 |
三、第三部分讨论 | 第68-69页 |
四、第三部分小结 | 第69-70页 |
第四部分 GFN微丸胶囊稳定性考察 | 第70-76页 |
一.材料与仪器 | 第70页 |
二、实验内容及结果 | 第70-75页 |
1 影响因素试验 | 第70-73页 |
1.1 40℃高温试验 | 第70-71页 |
1.2 60℃高温试验 | 第71-72页 |
1.3 高湿试验 | 第72-73页 |
1.4 强光照试验 | 第73页 |
2 GFN微丸胶囊40℃加速试验 | 第73-75页 |
三、第四部分讨论 | 第75页 |
四、第四部分小结 | 第75-76页 |
全文总结 | 第76-77页 |
后语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已发表论文及专利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