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29页 |
1 芸薹属油菜再生的研究进展 | 第9-16页 |
·培养基类型对油菜再生的影响 | 第9-11页 |
·萌发培养基 | 第9页 |
·诱导培养基及相应分化培养基 | 第9-10页 |
·预培养基及相应分化培养基 | 第10页 |
·生根培养基 | 第10-11页 |
·AgNO_3的应用 | 第11页 |
·基因型对油菜再生的影响 | 第11-12页 |
·外植体对油菜再生的影响 | 第12-13页 |
·外植体类型 | 第12页 |
·外植体生理状态苗龄 | 第12页 |
·外植体部位及大小 | 第12-13页 |
·我们的预试验 | 第13-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6页 |
2 芸薹属油菜小孢子再生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油菜小孢子培养的意义 | 第16-17页 |
·影响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因素 | 第17-20页 |
·供试材料基因型 | 第17页 |
·小孢子发育时期 | 第17-18页 |
·供试植株生长条件 | 第18页 |
·材料预处理 | 第18-19页 |
·培养基种类 | 第19-20页 |
·我们的预试验 | 第20-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2页 |
3 诱变育种 | 第22-29页 |
·化学诱变 | 第22-24页 |
·常用化学诱变剂 | 第22-24页 |
·化学诱变育种的特点 | 第24页 |
·物理诱变 | 第24-26页 |
·离子注入诱变育种 | 第24-25页 |
·空间诱变育种 | 第25-26页 |
·空间辐射诱变育种 | 第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第二部分 试验结果与分析讨论 | 第29-50页 |
1 诱变技术对油菜离体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以及植株再生的影响 | 第29-4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试验材料和培养条件 | 第29-30页 |
·小孢子分离及培养 | 第30页 |
·紫外线(UV)诱变育种 | 第30页 |
·甲基磺酸乙酯(EMS)叠氮化钠(NaN_3)诱变育种 | 第30-31页 |
·植株再生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40页 |
·UV诱变处理对小孢子分化与植株再生的影响 | 第31-33页 |
·EMS诱变处理对小孢子分化与植株再生的影响 | 第33-38页 |
·叠氨化钠(NaN_3)诱变处理对小孢子再生的影响 | 第38-40页 |
·讨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2 诱变技术对油菜子叶外植体植株再生的影响 | 第42-4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供试材料 | 第43页 |
·无菌苗的培养 | 第43页 |
·子叶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及芽苗的分化 | 第43页 |
·紫外线(UV)诱变处理 | 第43-44页 |
·甲基磺酸乙酯(EMS)叠氮化钠(NaN_3)诱变处理 | 第44页 |
·再生植株的生根与移栽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UV诱变处理子叶外植体对植株再生的影响 | 第44-45页 |
·EMS诱变处理子叶外植体对植株再生的影响 | 第45页 |
·NaN_3诱变处理子叶外植体对植株再生的影响 | 第45-47页 |
·讨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3 结语 | 第49-50页 |
第三部分 附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