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系统研发背景 | 第9-10页 |
·当前的客户端应用程序模型 | 第10页 |
·论文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第10-12页 |
第2章 系统功能的需求分析和总体方案设计 | 第12-23页 |
·成都站概况 | 第12页 |
·成都站的设备 | 第12页 |
·需求分析 | 第12-20页 |
·车站行车组织指挥系统 | 第12-13页 |
·业务流程 | 第13-17页 |
·系统用例 | 第17-20页 |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0-23页 |
·系统功能 | 第20-23页 |
第3章 客运站行车信息系统架构模型分析 | 第23-28页 |
·B/S和C/S客户端模型 | 第23-24页 |
·Smart Chent模型 | 第24-27页 |
·能利用本地资源 | 第24-25页 |
·利用网络资源 | 第25-26页 |
·支持偶尔连接的用户 | 第26页 |
·提供智能安装和更新 | 第26-27页 |
·提供客户端设备灵活性 | 第27页 |
·本章小节 | 第27-28页 |
第4章 大型客运站行车数据管理系统设计 | 第28-47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28-35页 |
·概述 | 第28页 |
·数据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 第28-35页 |
·数据访问策略 | 第35-36页 |
·系统架构的设计 | 第36-37页 |
·系统的物理分布(3-Tier) | 第36页 |
·系统的逻辑层次(N-Layer) | 第36-37页 |
·模式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 第37-43页 |
·设计模式概述 | 第37-38页 |
·本系统使用到的模式 | 第38-42页 |
·系统应用 | 第42-43页 |
·类图 | 第43-45页 |
·包图的建立 | 第45-47页 |
第5章 并发冲突检测设计 | 第47-52页 |
·并发控制机制 | 第47-49页 |
·什么是并发问题 | 第47页 |
·并发冲突处理 | 第47-49页 |
·常用的冲突检测手段 | 第49-50页 |
·使用时间戳 | 第49页 |
·保留原始数据值的副本 | 第49页 |
·用时间戳和最后更新用户两个字段 | 第49页 |
·BINARY_CHECKSUM | 第49-50页 |
·四种方式的比较 | 第50页 |
·本系统所采用的冲突检测方法 | 第50-52页 |
第6章 大型客运站行车数据管理系统实现 | 第52-76页 |
·开发平台 | 第52页 |
·数据访问 | 第52-59页 |
·存储过程 | 第52-54页 |
·使用 Data Access Applicatinn Block | 第54-59页 |
·客户端数据管理与冲突处理 | 第59-68页 |
·代码实现 | 第60-68页 |
·代码自动生成 | 第68-72页 |
·综述 | 第68页 |
·代码生成的优点 | 第68-69页 |
·为本系统定制模板 | 第69-72页 |
·系统界面 | 第72-7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76-78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76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