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渣中红色素的提取工艺及特性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前言 | 第10-24页 |
| 1 国内桑椹及桑椹制品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桑椹概况介绍 | 第10-11页 |
| ·桑椹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 第11页 |
| ·桑椹的药理作用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 ·桑椹系列产品加工现状 | 第14页 |
| 2 桑椹红色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4-22页 |
| ·桑椹红色素概述 | 第14-16页 |
| ·桑椹红色素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桑椹花色普稳定性方面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 ·花色苷的生理作用研究 | 第20-21页 |
| ·桑椹红色素在织染领域的应用 | 第21页 |
| ·桑椹红色素在食品、日用品及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21-22页 |
| ·桑椹红色素的发展前景 | 第22页 |
| 3 本课题的立题意义 | 第22页 |
| 4 本论文研究设想 | 第22-23页 |
| 5 论文特点及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 第一章 微波辅助萃取桑椹色素的研究 | 第24-3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4-25页 |
| ·仪器 | 第25页 |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 ·分析方法 | 第2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 ·微波辅助萃取的单因素实验 | 第26-28页 |
| ·微波法萃取桑椹色素的正交实验 | 第28-29页 |
| ·传统溶剂加热法提取桑椹色素的正交实验 | 第29-30页 |
| ·优化结果的实验验证及提取次数的确定 | 第30-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二章 桑棋花色苷的稳定性及其热降解动力学研究 | 第32-4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 ·材料 | 第32页 |
| ·仪器 | 第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2页 |
| ·不同pH值下桑椹花色苷的色泽及吸光值变化 | 第33-34页 |
| ·不同条件下贮存对桑椹花色苷的稳定性的影响 | 第34-37页 |
| ·桑椹花色苷在加热过程中的稳定性 | 第37-39页 |
| ·桑椹花色苷热降解动力学模型 | 第39-42页 |
| ·小结 | 第42-44页 |
| 第三章 桑椹色素提取液抗氧化能力体外评价 | 第44-5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 ·材料和试剂 | 第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47页 |
| ·统计分析 | 第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1页 |
| ·桑椹提取液中总酚、总黄酮、花色苷及Vc的含量 | 第47页 |
| ·桑椹提取液总抗氧化能力(TAC)测定结果 | 第47-48页 |
| ·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48页 |
| ·清除·OH能力 | 第48-49页 |
| ·清除DPPH·能力 | 第49-50页 |
| ·清除ABTS~+能力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桑椹色素制粉工艺及其应用实例 | 第52-6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 ·材料仪器 | 第52页 |
| ·实验方法 | 第52-5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4-59页 |
| ·共晶点和共融点测定结果 | 第54页 |
| ·干燥过程控制 | 第54-56页 |
| ·不同干燥方法所得色素品质评价 | 第56-58页 |
| ·桑椹红色素实际应用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0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