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引言 | 第7-11页 |
·背景 | 第7-8页 |
·抽油机自动间抽状况 | 第8-9页 |
·本文的研究特色 | 第9页 |
·研制智能间抽设备的意义 | 第9页 |
·智能间抽设备样机 | 第9-11页 |
2 智能间抽设备间抽依据 | 第11-15页 |
·间抽油井渗流特点 | 第11-12页 |
·抽油井示功图及其面积 | 第12-13页 |
·总结 | 第13-15页 |
3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15-23页 |
·硬件电路设计方案的讨论 | 第15-18页 |
·硬件设计准则 | 第15-16页 |
·智能间抽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16-18页 |
·智能间抽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18-23页 |
·软件设计方案 | 第18-20页 |
·软件开发环境及工具 | 第20-23页 |
4 智能间抽控制设备的主控系统设计 | 第23-33页 |
·系统主控芯片 | 第23-25页 |
·PIC18F8620的特点 | 第23-24页 |
·PIC18F8620的在线串行编程技术(in-circuit serial progamming) | 第24-25页 |
·为何选用 PIC18F8620 | 第25页 |
·系统时钟 | 第25-30页 |
·系统时钟电路 | 第26-27页 |
·系统时钟软件设计 | 第27-30页 |
·扩展存储电路 | 第30-33页 |
·FLASH存储器芯片的选用 | 第30-31页 |
·外部 FLASH的程序设计 | 第31-33页 |
5 示功图数据采集及面积计算 | 第33-44页 |
·示功图数据的采集 | 第33-34页 |
·载荷数据的采集 | 第33页 |
·冲程的检测 | 第33-34页 |
·A/D转换电路 | 第34-39页 |
·信号变换放大电路 | 第34页 |
·A/D转换器概述 | 第34-37页 |
·A/D转换电路设计 | 第37-39页 |
·示功图数据采集的软件设计 | 第39-42页 |
·MCP3204芯片的操作 | 第40-41页 |
·连续采集一个冲程示功图数据的程序设计 | 第41-42页 |
·示功图面积的求解 | 第42-44页 |
6 电源及控制检测电路 | 第44-51页 |
·智能间抽控制系统的取电及与电机控制检测电路的接入 | 第44-45页 |
·抽油机控制柜的控制电路 | 第44-45页 |
·设备取电及控制检测电路的接入 | 第45页 |
·设备的电源电路 | 第45-49页 |
·电源管理 | 第45-46页 |
·设备电源电路设计 | 第46-49页 |
·控制检测电路 | 第49-51页 |
·电机的启停及警报器的控制电路 | 第49页 |
·检测电路 | 第49-51页 |
7 智能间抽的实现 | 第51-61页 |
·手动/自动转换及传感器的考虑和处理 | 第52-54页 |
·手动/自动转换及传感器的考虑 | 第52页 |
·手动/自动切换及传感器的处埋 | 第52-54页 |
·抽油机开机时的空抽的判别和处理 | 第54-57页 |
·抽油机开机时的空抽 | 第54-55页 |
·抽油机开机时的空抽的判别软件设计 | 第55-57页 |
·合理间抽制度的摸索,停抽标准的制定 | 第57-59页 |
·关于合理间抽制度的考虑 | 第57-58页 |
·停抽标准的制定 | 第58-59页 |
·程序第一次启动,跑飞及掉电 | 第59-61页 |
·程序第一次启动 | 第60页 |
·跑飞及掉电 | 第60-61页 |
8 串口通信辅助部分 | 第61-72页 |
·串口通信硬件电路 | 第61-63页 |
·单片机串口通信软件介绍 | 第63-65页 |
·PC机串口通信程序 | 第65-72页 |
·Windows下多线程的串口编程技术 | 第66-69页 |
·串口程序界面 | 第69-72页 |
9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总结 | 第72页 |
·问题分析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80页 |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