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空气流速与人体舒适及生理应激关系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 1 绪论 | 第12-2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 ·论文所做的工作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2 建筑环境中的热舒适研究 | 第26-42页 |
| ·室内环境热舒适的数学模型 | 第26-28页 |
| ·人体的热平衡模型 | 第26-27页 |
| ·热舒适方程式的建立 | 第27-28页 |
| ·人体热反应的数学模型 | 第28页 |
| ·影响室内环境热舒适的因素 | 第28-33页 |
| ·室内环境热舒适的预测评价指标 | 第33-37页 |
| ·室内环境热舒适的标准 | 第37-40页 |
| ·ASHRAE 标准 | 第38页 |
| ·ISO 标准 | 第38页 |
| ·CIBSE 标准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3 人体对热湿环境反应的生理应激 | 第42-54页 |
| ·热环境下生理应激概述 | 第43-46页 |
| ·热环境下人体的体温调节及水盐代谢系统的热应激 | 第46-49页 |
| ·热环境下人体的心血管系统的热应激 | 第49-50页 |
| ·反映热环境对人体影响的生理指标 | 第50-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4 重庆地区高校教室室内热环境现场调查 | 第54-66页 |
| ·现场测试背景 | 第54-58页 |
| ·样本选择 | 第54-57页 |
| ·仪器设备选择 | 第57-58页 |
| ·现场测试方法 | 第58-59页 |
| ·测试点的选择 | 第58页 |
| ·测试时间 | 第58页 |
| ·问卷调查 | 第58-59页 |
| ·实测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59-65页 |
| ·人员背景 | 第59页 |
| ·室内环境参数 | 第59-60页 |
| ·室内热舒适性研究 | 第60-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5 空气流速与人体生理应激关系的实验室测试 | 第66-78页 |
| ·实验目的 | 第66页 |
| ·实验台的搭建 | 第66-69页 |
| ·实验的方法 | 第69-76页 |
| ·实验对象 | 第69-71页 |
| ·测试仪器 | 第71-73页 |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73-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6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78-102页 |
| ·析因实验中方差的分析 | 第78-81页 |
| ·空气流速与人体各生理指标的影响关系 | 第81-90页 |
| ·空气流速与人体脑电功率谱的影响关系 | 第81-85页 |
| ·空气流速与人体心电图的影响关系 | 第85-87页 |
| ·空气流速对人体体温的影响 | 第87-88页 |
| ·空气流速对人体血压的影响 | 第88-89页 |
| ·空气流速对人体脉搏的影响 | 第89-90页 |
| ·热环境舒适性问卷调查 | 第90-95页 |
| ·热环境下风速对人体出汗临界温度的影响 | 第95-100页 |
| ·出汗部位的感觉投票 | 第96-98页 |
| ·出汗的临界温度 | 第98-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2-103页 |
|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 第103-104页 |
| 致谢 | 第104-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2页 |
| 附录 | 第112-122页 |
| 附录 A | 第112-114页 |
| 附录 B | 第114-118页 |
| 附录 C | 第118-120页 |
| 附录 D | 第120-122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122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