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概述 | 第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1.3 电脉冲的特征参数与细胞电穿孔之间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 细胞电穿孔仪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第15-19页 |
1.5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2 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研究 | 第20-30页 |
2.1 概述 | 第20页 |
2.2 功率转换电路的结构和功能 | 第20-23页 |
2.2.1 IGBT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 第21-22页 |
2.2.2 直流电压变换的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2.3 控制信号发生电路的选择 | 第23-24页 |
2.3.1 单片脉宽调制控制器SG1525 | 第23页 |
2.3.2 数字信号处理器 | 第23-24页 |
2.4 系统输出电脉冲参数测量电路的选择 | 第24-27页 |
2.4.1 基于PC机的数据采集卡式参数测量模式 | 第24-25页 |
2.4.2 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脉冲参数测量模式 | 第25-27页 |
2.5 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的高压陡脉冲肿瘤治疗系统实现方案 | 第27-28页 |
2.6 小结 | 第28-30页 |
3 系统硬件设计的研究 | 第30-50页 |
3.1 系统结构 | 第30页 |
3.2 系统模块的详细设计 | 第30-48页 |
3.2.1 电压传感器模块的设计 | 第30-34页 |
3.2.2 峰值保持电路的设计 | 第34-36页 |
3.2.3 脉冲上升时间/下降时间测量模块的设计 | 第36-42页 |
3.2.4 PWM输出电压变换电路的设计 | 第42-43页 |
3.2.5 电容切换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43页 |
3.2.6 RS-232接口电路的设计 | 第43-44页 |
3.2.7 日历时钟模块设计 | 第44-45页 |
3.2.8 键盘接口电路设计 | 第45-47页 |
3.2.9 液晶接口电路设计 | 第47-48页 |
3.3 硬件设计中的几点考虑 | 第48-49页 |
3.3.1 DSP设计 | 第48页 |
3.3.2 印刷电路板设计 | 第48-49页 |
3.4 小结 | 第49-50页 |
4 系统软件设计的研究 | 第50-64页 |
4.1 软件设计方法 | 第50页 |
4.2 主程序设计 | 第50-51页 |
4.3 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 第51-62页 |
4.3.1 脉冲电压幅值测量模块 | 第51-52页 |
4.3.2 脉冲上升时间/下降时间测量模块 | 第52-53页 |
4.3.3 键盘扫描模块 | 第53-55页 |
4.3.4 参数设置模块 | 第55-56页 |
4.3.5 数据存储模块 | 第56-58页 |
4.3.6 串口通信模块 | 第58-61页 |
4.3.7 液晶显示模块 | 第61-62页 |
4.4 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62-63页 |
4.5 小结 | 第63-64页 |
5 系统的实验及性能分析 | 第64-72页 |
5.1 实验方案 | 第64页 |
5.2 测量功能实验及分析 | 第64-66页 |
5.2.1 电压幅值的测量实验 | 第64-65页 |
5.2.2 上升时间/下降时间和脉冲宽度的测量实验 | 第65-66页 |
5.2.3 频率测量实验 | 第66页 |
5.3 控制功能实验及分析 | 第66-71页 |
5.3.1 切换不同的电容器 | 第67页 |
5.3.2 改变脉冲输出电压幅值 | 第67-68页 |
5.3.3 改变脉冲输出重复频率 | 第68-69页 |
5.3.4 改变放电回路电阻 | 第69-70页 |
5.3.5 液晶显示 | 第70页 |
5.3.6 上位机与下位机通讯软件 | 第70-71页 |
5.4 整机动态带载测试 | 第71页 |
5.5 小结 | 第71-72页 |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2页 |
6.2 展望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附录A: 论文相关专业缩略语 | 第80-81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