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一、高校学生主体性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 第12-22页 |
(一) 主体性的含义、本质特征、内在结构和实践作用 | 第12-16页 |
1、主体、主体性的含义 | 第12-13页 |
2、主体性的基本特征和内在结构 | 第13-14页 |
3、主体性的产生与发展 | 第14-15页 |
4、人的主体性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 第15-16页 |
(二) 高校学生主体性的含义、特点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表现 | 第16-19页 |
1、高校学生主体性的含义 | 第16-17页 |
2、高校学生主体性的特点 | 第17-18页 |
3、学生主体性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表现 | 第18-19页 |
(三) 学生主体性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 第19-22页 |
1、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注入双向沟通交流的活力 | 第19-20页 |
2、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料信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第20-21页 |
3、贴近学生思想和实际,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 第21页 |
4、促进学生自主自觉地内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 第21-22页 |
二、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2-30页 |
(一) 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主体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3-25页 |
1、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不够 | 第23页 |
2、对学生的能动性重视不够 | 第23-24页 |
3、对学生的自主性发挥不够 | 第24-25页 |
4、对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不够 | 第25页 |
(二) 学生主体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5-30页 |
1、传统教育观消极因素的惯性影响 | 第26页 |
2、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工作机制不健全 | 第26-27页 |
3、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条件不完备 | 第27-28页 |
4、教育者调动学生主体性方法有限 | 第28-29页 |
5、高校学生自身主体素质不强 | 第29-30页 |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对策 | 第30-48页 |
(一) 树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现代教育理念 | 第30-32页 |
1、树立科学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观 | 第30-31页 |
2、树立辨证的双主体观 | 第31页 |
3、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 第31-32页 |
(二) 完善培养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工作机制 | 第32-36页 |
1、完善学生主体性启动机制 | 第32-33页 |
2、完善学生主体性调控机制 | 第33-34页 |
3、完善学生主体性接受机制 | 第34-35页 |
4、完善学生主体性激励性评价机制 | 第35-36页 |
(三) 积极为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条件 | 第36-39页 |
1、从活动时间上为学生主体性培养和发挥创造条件 | 第36-37页 |
2、从教育氛围上为学生主体性培养和发挥创造条件 | 第37-38页 |
3、从经费物质上为学生主体性培养和发挥创造条件 | 第38-39页 |
(四) 改进教育活动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方法手段 | 第39-48页 |
1、“两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方法手段 | 第39-40页 |
2、校园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方法手段 | 第40-41页 |
3、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方法手段 | 第41-42页 |
4、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方法手段 | 第42-44页 |
5、管理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方法手段 | 第44-45页 |
6、网络条件下学生主体性的方法手段 | 第45-48页 |
注释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