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膜分离技术及渗透汽化简介 | 第1-24页 |
| ·膜分离技术 | 第14-15页 |
| ·渗透汽化 | 第15-18页 |
| ·研究背景及前期工作 | 第18-2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8页 |
| ·催化反应精馏生产醋酸正丁酯新工艺 | 第18-19页 |
| ·醋酸正丁酯催化反应精馏合成新工艺 | 第19-20页 |
| ·具有回流段的精馏过程技术 | 第20-22页 |
| ·工艺条件及要求 | 第22-23页 |
| ·论文概要 | 第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理论背景与文献综述 | 第24-50页 |
| ·溶解扩散模型及基本原理 | 第24-28页 |
| ·其它模型介绍 | 第28-30页 |
| ·孔流模型 | 第28-29页 |
| ·Blume模型 | 第29-30页 |
| ·渗透汽化膜 | 第30-36页 |
| ·膜材料及膜的选择 | 第30-31页 |
| ·疏水聚醚共聚酰胺(PEBA)膜和亲水聚乙烯醇(PVA)膜在渗透汽化中的应用 | 第31-36页 |
| ·膜的制作与改性技术 | 第36-37页 |
| ·膜的制作 | 第36页 |
| ·膜的改性技术 | 第36-37页 |
| ·渗透汽化技术的应用及挑战 | 第37-44页 |
| ·从有机物/水混合液中移除有机化合物 | 第37-39页 |
| ·从有机溶剂中脱水 | 第39-43页 |
| ·有机物/有机物的分离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 第三章 利用PEBA膜渗透汽化分离醋酸正丁酯生产体系废水中的有机物 | 第50-76页 |
| ·四种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50-51页 |
| ·二元体系 | 第51-69页 |
| ·试剂 | 第51页 |
| ·膜的制备 | 第51-52页 |
| ·实验装置 | 第52-53页 |
| ·渗透汽化实验 | 第53-54页 |
| ·样品分析 | 第54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4-69页 |
| ·四元体系 | 第69-73页 |
| ·试剂 | 第69页 |
| ·膜的准备 | 第69页 |
| ·实验装置 | 第69页 |
| ·渗透汽化实验 | 第69-70页 |
| ·原料及渗透样品分析 | 第70-71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
| 第四章 利用PVA膜渗透汽化分离醋酸正丁酯粗酯中的微量水 | 第76-92页 |
| ·传质机理 | 第76-78页 |
| ·二元和四元体系渗透汽化实验 | 第78-80页 |
| ·材料 | 第78页 |
| ·实验装置 | 第78页 |
| ·渗透汽化实验 | 第78-79页 |
| ·样品分析 | 第79-80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0-88页 |
| ·水在原料中的含量对其渗透通量的影响 | 第80-81页 |
| ·温度对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 | 第81-83页 |
| ·渗透汽化时间对渗透汽化性能的影响 | 第83-86页 |
| ·渗透汽化时间、温度以及原料中水的含量对膜选择性的影响 | 第86-88页 |
| ·结论 | 第88-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 第五章 结果与建议 | 第92-94页 |
| ·本结果对反应精馏生产醋酸正丁酯的意义 | 第92页 |
|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 第92-94页 |
| 附录 | 第94-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