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品种“河农16”抗高粱蚜生化机理的研究
1 引言 | 第1-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0页 |
·营养物质的测定 | 第16-18页 |
·试验材料 | 第16-17页 |
·试验方法 | 第17-18页 |
·酶的测定 | 第18-19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酶活性的表示方法 | 第19页 |
·单宁的测定 | 第19-20页 |
·试验材料 | 第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0-34页 |
·营养物质与抗蚜性的关系 | 第20-23页 |
·感蚜前后不同品系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20-21页 |
·游离氨基酸的分析 | 第21-22页 |
·淀粉分析 | 第22-23页 |
·抗性相关酶与抗蚜性的分析 | 第23-28页 |
·感蚜前后高粱不同基因型POD酶活性变化 | 第23-24页 |
·感蚜前后高粱不同基因型PPO酶活性变化 | 第24-26页 |
·感蚜前后高粱不同基因型PAL酶活性变化 | 第26-28页 |
·单宁与抗蚜性的分析 | 第28页 |
·可溶性糖的鉴定分析 | 第28-34页 |
·生理因素的排除 | 第28-29页 |
·可溶性糖含量作为鉴定指标的分析 | 第29-30页 |
·抗蚜性与可溶性糖含量的比对分析 | 第30-34页 |
4 讨论 | 第34-40页 |
·可溶性糖与抗蚜性的关系 | 第34-35页 |
·淀粉与抗蚜性的关系 | 第35页 |
·氨基酸与抗蚜性的关系 | 第35-36页 |
·单宁与抗蚜性的关系 | 第36页 |
·相关酶与抗蚜性的关系 | 第36-37页 |
·高粱抗蚜虫的可能机制 | 第37-40页 |
5 结论 | 第40-41页 |
6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作者简历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