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国际法论文--国际经济法论文--国际商法(国际贸易法)论文

电子提单法律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5页
第一章 导论第15-35页
 第一节 提单概述第15-19页
  一、提单的历史演变第15-17页
  二、关于提单的三个国际公约第17-18页
  三、提单的种类第18-19页
 第二节 传统纸面提单面临的挑战第19-22页
  一、传统纸面提单的优点第19页
  二、传统纸面提单面临的挑战第19-22页
 第三节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第22-29页
  一、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第22-23页
  二、XML/EDI——电子提单的核心技术基础第23-26页
  三、加密技术、电子签名与电子认证——电子提单安全的技术基础第26-29页
 第四节 提单电子化与电子提单第29-35页
  一、提单电子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29-32页
  二、提单电子化与电子提单的关系第32-33页
  三、提单电子化与电子提单所面临的不同法律问题第33-35页
第二章 提单形式主义与提单的电子化第35-94页
 第一节 提单形式主义概述第35-42页
  一、法律形式主义的含义第35-37页
  二、提单形式主义第37-41页
  三、提单的形式价值第41-42页
 第二节 提单的电子化第42-48页
  一、提单电子化的含义第42-44页
  二、提单电子化的基本思路第44-46页
  三、提单电子化的两种类别第46-48页
 第三节 书面形式要求与提单电子化第48-62页
  一、书面形式要求概述第48-49页
  二、提单书面形式要求——国际立法的考察第49-53页
  三、提单书面形式要求——国内立法的考察第53-60页
  四、提单电子化中书面形式要求的解决途径第60-62页
 第四节 签名要求与提单电子化第62-70页
  一、签名要求概述第62-64页
  二、签名的形式演变第64-65页
  三、签名有效性判断标准的演变——从形式到功能第65-66页
  四、纯粹功能主义的签名形式——电子签名第66-69页
  五、提单电子化中签名要求的解决途径第69-70页
 第五节 原件要求与提单电子化第70-77页
  一、原件要求概述第70-71页
  二、UNCITRAL对电子环境中原件问题的解决第71-75页
  三、电子环境中原件的独一性问题第75-76页
  四、提单电子化中原件要求的解决途径第76-77页
 第六节 电子证据问题与提单电子化第77-94页
  一、电子证据法律问题概述第77-79页
  二、普通法系国家中的电子证据问题第79-83页
  三、大陆法系国家中的电子证据问题——德国法的视角第83-87页
  四、大陆法系国家中的电子证据问题——法国法的视角第87-91页
  五、电子提单作为证据的效力第91-94页
第三章 电子提单的一般理论第94-113页
 第一节 电子提单的概念第94-100页
  一、电子提单的两层含义第94-95页
  二、电子提单的定义第95-99页
  三、电子提单与相关概念辨析第99-100页
 第二节 电子提单的法律性质、种类、特点及优势第100-108页
  一、电子提单的法律性质第100-103页
  二、电子提单的种类第103-105页
  三、电子提单的特点第105-107页
  四、电子提单的优势第107-108页
 第三节 电子提单与纸面提单的相互转换第108-113页
  一、电子提单转换为纸面提单的必要性第108-109页
  二、纸面提单转换为电子提单的必要性第109-110页
  三、电子提单转换为纸面提单的机制第110-111页
  四、电子提单与纸面提单的相互转换机制第111-113页
第四章 电子提单的立法与商业实践——从电子提单实施的视角第113-154页
 第一节 电子提单实施概述第113-118页
  一、电子提单实施的历史沿革第113-115页
  二、电子提单的实施模式第115-116页
  三、电子提单的实施方法第116-118页
 第二节 电子提单实施需满足的条件及面临的障碍第118-123页
  一、电子提单实施需满足的条件——法律上的考察第118-120页
  二、电子提单实施需满足的条件——商业上的考察第120-121页
  三、电子提单实施面临的障碍第121-123页
 第三节 电子提单的间接实施第123-126页
  一、UN/CEFACT《关于便利海事运输单据程序的措施》第123-124页
  二、《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第124页
  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500)和《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关于电子交单之附则》(eUCP)第124-126页
 第四节 电子提单的直接实施——合同式实施第126-134页
  一、SeaDocs项目第126-129页
  二、CMI《电子提单规则》第129-134页
 第五节 电子提单的直接实施——立法式实施第134-154页
  一、国际组织立法第135-144页
  二、国内立法第144-154页
第五章 电子提单法律行为与功能第154-190页
 第一节 电子提单法律行为第154-156页
  一、电子提单法律行为核心概念的重塑——从“占有”到“控制”第154-155页
  二、电子提单的签发第155页
  三、电子提单的转让第155-156页
  四、电子提单的注销第156页
 第二节 电子提单应具备的功能第156-160页
  一、传统纸面提单的功能第157-158页
  二、电子提单应具备的功能第158页
  三、电子提单流通性与控制权的转让第158-160页
 第三节 电子提单作为货物收据和运输合同的证明第160-165页
  一、提单作为货物收据和运输合同的证明第160-161页
  二、电子提单作为货物收据和运输合同的证明第161页
  三、电子提单中合并条款的法律问题第161-165页
 第四节 电子提单的质押第165-169页
  一、信用证付款方式概述第165页
  二、信用证支付与电子交单第165-166页
  三、电子提单作为银行支付货款的担保第166-169页
 第五节 电子提单的流通性第169-183页
  一、流通性含义剖析——基于合并原则的占有概念体系第170-171页
  二、电子提单实现流通性的两种机制第171-172页
  三、电子流通机制——基于登记机制的控制概念体系第172-181页
  四、电子流通机制的替代机制——让与机制第181-183页
 第六节 电子提单中运输合同的转让和更新第183-190页
  一、英国法中合同转让概述第183-185页
  二、英国提单法下运输合同的转让机制第185-187页
  三、电子提单中运输合同的转让机制第187-188页
  四、电子提单中运输合同的更新机制第188-190页
第六章 Bolero.net电子提单机制研究第190-228页
 第一节 Bolero的概况第190-191页
  一、Bolero的历史沿革第190页
  二、Bolero的所有人结构第190-191页
 第二节 Bolero机制的当事人与合同结构第191-195页
  一、Bolero机制的当事人第191-192页
  二、Bolero机制的合同结构第192-195页
 第三节 Bolero机制的技术结构第195-211页
  一、Bolero机制的技术组成第195-198页
  二、Bolero电文的组成与流动第198-203页
  三、Bolero机制中的安全认证问题第203-209页
  四、Bolero机制中的文件第209-211页
 第四节 Bolero提单的法律原理第211-223页
  一、什么是Bolero提单第211-213页
  二、Bolero提单中的角色(roles)第213-218页
  三、Bolero提单的状态和种类第218-220页
  四、Bolero提单的运行及其运行周期示例第220-223页
 第五节 对Bolero.net提单机制的评价第223-228页
  一、Bolero.net电子提单机制与SeaDocs项目的比较第223-224页
  二、Bolero.net电子提单机制与CMI《电子提单规则》的比较第224-226页
  三、Bolero.net电子提单机制的未来第226-228页
第七章 电子提单的冲突法问题第228-244页
 第一节 电子提单交易中的法律冲突第228-230页
  一、传统技术特定立法与新型技术中立立法之间的冲突第228页
  二、新型技术中立立法彼此间的冲突第228-229页
  三、各国证据立法之间的冲突第229-230页
 第二节 电子提单的管辖权问题第230-236页
  一、传统纸面提单的管辖权问题第230-234页
  二、电子提单的管辖权问题第234-236页
 第三节 电子提单的法律适用问题第236-244页
  一、传统纸面提单的法律适用第236-239页
  二、电子提单的法律适用第239-244页
第八章 电子提单在我国的应用及相关法律问题第244-256页
 第一节 电子提单在我国的应用第244-247页
  一、EDI在我国的应用第244-245页
  二、电子提单在我国的应用第245-247页
 第二节 电子提单在我国应用的相关法律问题第247-256页
  一、电子提单在我国应用的法律问题——从电子商务法的视角第247-253页
  二、电子提单在我国应用的法律问题——从海商法的视角第253-256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56-265页
后记第265-266页

论文共2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串并联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中3PRS机构性能分析和运动学标定
下一篇:基于主分量、独立分量分析的盲信号处理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