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组技术的液态金属模锻CAPP系统研究
| 第1章 绪论 | 第1-13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7-10页 |
| 1.1.1 模具工业的地位 | 第7-9页 |
| 1.1.2 国内外发展动态 | 第9-10页 |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 第2章 液态模锻与相关技术 | 第13-24页 |
| 2.1 液态模锻 | 第13-15页 |
| 2.1.1 液态金属模锻的概念 | 第13-14页 |
| 2.1.2 液态模锻工艺的主要特点 | 第14-15页 |
| 2.2 成组技术简介 | 第15-18页 |
| 2.2.1 成组技术的概念 | 第15页 |
| 2.2.2 成组技术的原理 | 第15-18页 |
| 2.2.3 发展形势 | 第18页 |
| 2.3 分类编码 | 第18-24页 |
| 2.3.1 分类系统理论 | 第19-20页 |
| 2.3.2 分类系统的结构形式 | 第20-21页 |
| 2.3.3 零件的编码概念和原理 | 第21-23页 |
| 2.3.4 零件的分类成组方法 | 第23-24页 |
| 第3章 液态模锻零件编码系统设计 | 第24-36页 |
| 3.1 分类编码系统的要求 | 第24页 |
| 3.2 分类编码系统的作用 | 第24-25页 |
| 3.3 分类编码系统的建立 | 第25-29页 |
| 3.3.1 开发思路 | 第25-28页 |
| 3.3.2 编码系统的表示及结构形式 | 第28-29页 |
| 3.4 横向环节码位的含义、功能 | 第29-34页 |
| 3.4.1 材料 | 第30-31页 |
| 3.4.2 零件种类 | 第31页 |
| 3.4.3 外部特征及内部特征 | 第31-32页 |
| 3.4.4 形状 | 第32-34页 |
| 3.5 分类编码系统实例 | 第34-36页 |
| 第4章 液态模锻零件工艺分析 | 第36-41页 |
| 4.1 液锻方式及其选择 | 第36-37页 |
| 4.2 工艺参数及其确定 | 第37-41页 |
| 4.2.1 比压力p | 第37-38页 |
| 4.2.2 液锻速度 | 第38-39页 |
| 4.2.3 液锻温度 | 第39页 |
| 4.2.4 加压保压时间 | 第39-40页 |
| 4.2.5 工艺实例 | 第40-41页 |
| 第5章 液态模锻 CAPP系统软件设计 | 第41-60页 |
| 5.1 概述 | 第41-42页 |
| 5.2 软件工具 | 第42-44页 |
| 5.3 系统设计 | 第44-51页 |
| 5.3.1 需求分析 | 第45页 |
| 5.3.2 模块设计 | 第45-48页 |
| 5.3.3 工艺规则 | 第48-51页 |
| 5.4 软件实现技术 | 第51-53页 |
| 5.4.1 事件驱动与可视化编程 | 第51页 |
| 5.4.2 ActiveX技术 | 第51-52页 |
| 5.4.3 ADO技术 | 第52-53页 |
| 5.4.4 公共模块 | 第53页 |
| 5.5 系统功能模块运行示例 | 第53-60页 |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6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