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第一部分 税收信用的基本理论分析 | 第9-20页 |
一、税收信用的含义 | 第9-11页 |
(一) 信用的含义 | 第9-10页 |
(二) 税收信用的含义 | 第10-11页 |
二、税收信用的分类 | 第11-13页 |
(一) 从信用程度的角度划分 | 第11-12页 |
(二) 从守信主体的角度划分 | 第12-13页 |
三、税收信用的定位 | 第13-14页 |
(一) 税收信用是广义的信用 | 第13页 |
(二) 税收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3-14页 |
(三) 税收信用是税收制度的构成要素 | 第14页 |
四、税收信用的作用 | 第14-18页 |
(一) 信用作用的经济理论分析 | 第14-17页 |
(二) 税收信用的作用 | 第17-18页 |
五、研究税收信用的现实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我国税收信用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 第20-30页 |
一、关于政府税收信用的思考 | 第20-25页 |
(一) 征税信用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 第20-22页 |
(二) 税款使用信用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 第22-25页 |
二、纳税信用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 第25-28页 |
(一) 纳税信用缺失的表现形式 | 第25-26页 |
(二) 纳税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6-28页 |
三、税收中介信用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一) 税收中介信用缺失的具体表现 | 第28-29页 |
(二) 税收中介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9-30页 |
第三部分 税收信用的国际运作及借鉴 | 第30-33页 |
一、欧美国家税收信用的运作 | 第30-31页 |
二、建设税收信用体系的国际借鉴 | 第31-33页 |
第四部分 我国税收信用体系的构建 | 第33-43页 |
一、建立政府税收信用的政策建议 | 第33-37页 |
(一) 建立征税信用的政策建议 | 第34-35页 |
(二) 加强税款使用信用的政策建议 | 第35-37页 |
二、完善纳税信用建设的措施 | 第37-40页 |
(一) 宣传纳税诚信,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税收观 | 第37页 |
(二) 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和诚信激励机制 | 第37-38页 |
(三) 降低纳税人遵从成本 | 第38-39页 |
(四) 完善税收法律的同时严打重罚各种税收违法犯罪活动 | 第39页 |
(五) 完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 | 第39-40页 |
三、建设税收中介信用的设想 | 第40-43页 |
(一) 明确税收中介机构的性质 | 第40-41页 |
(二) 规范税收中介机构的行为 | 第41页 |
(三) 规范税收中介机构的收费标准 | 第41页 |
(四) 提高税收中介的服务水准和质量 | 第41-42页 |
(五) 建立规范的管理体制 | 第42-43页 |
第五部分 构建税收信用体系的环境保障 | 第43-49页 |
一、建设税收信用体系需完善的信用立法和税收法律体系作保障 | 第43-45页 |
(一) 加快我国社会信用管理的相关立法工作 | 第43-44页 |
(二) 制定税收基本法并明确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 | 第44页 |
(三) 完善税收程序法 | 第44-45页 |
二、建设税收信用体系需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作保障 | 第45-46页 |
(一) 建立执法监督制约机制 | 第45-46页 |
(二) 加强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监督 | 第46页 |
(三) 加强各主管部门的联合监督 | 第46页 |
三、建设税收信用体系需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完善的信用体系作保障 | 第46-49页 |
(一) 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 | 第46-47页 |
(二) 尽快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实现信用数据资源社会共享 | 第47页 |
(三) 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53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53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