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史学理论论文--史学史论文--中国论文

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13页
绪论第13-20页
 一、研究现状述评第13-17页
 二、本文思路与方法第17-20页
上编 概说第20-94页
 第一章 社会史论战的发生脉络第20-44页
  一、学术理路: 西潮冲击下现代中国史学的嬗递第20-32页
  二、思想语境: 唯物史观风靡于世第32-44页
 第二章 社会史论战的过程第44-64页
  一、广义的社会史论战第44-48页
  二、狭义社会史论战的三个阶段第48-64页
 第三章 社会史论战的学术定位第64-74页
  一、以往的定位及其缺失第64-68页
  二、学术视野中的重新审视第68-74页
 第四章 “海外战场”: 社会史论战在苏联和日本第74-94页
  一、苏联思想界的交锋第74-83页
  二、日本史学界的论争第83-88页
  三、苏、中、日三国的学术互动第88-94页
下编 专论第94-143页
 第五章 在学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社会史论战第94-106页
  一、“中国往何处去”: 以学术研究关怀社会现实第94-98页
  二、论战的意识形态性第98-103页
  三、意识形态化的是与非第103-106页
 第六章 论战对社会经济史的催生和形塑第106-117页
  一、论战与两种经济史路向的开辟第106-109页
  二、《食货》与经济史研究的专业化第109-114页
  三、论战对经济史研究方法与特色的塑造第114-117页
 第七章 走向跨学科之路: 论战的方法论意义第117-126页
  一、跨学科与现代史学方法第117-119页
  二、论战中的跨学科研究第119-126页
 第八章 理论、方法与材料: 论战的成就及困惑第126-143页
  一、论战在理论方法上的得与失第126-130页
  二、论战对新材料的开掘运用第130-137页
  三、对理论与材料关系的反省第137-143页
结语第143-150页
 一、论战与唯物史观派史学的确立第143-145页
 二、论战之后的民国史坛第145-150页
附录: 相关人物生平简介第150-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59页
致谢第159-16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60-161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沈阳地区腹泻患者和吸毒人群隐孢子虫感染的调查
下一篇:紫菜多糖对免疫低功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