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入侵防护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 目录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9页 |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8-9页 |
| 第二章 入侵检测技术及系统 | 第9-17页 |
| ·入侵检测的分类及简介 | 第9-10页 |
|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分析 | 第10-12页 |
| ·入侵检测方法分析 | 第12-13页 |
| ·异常入侵检测采用的方法 | 第12-13页 |
| ·误用入侵检测采用的方法 | 第13页 |
| ·现有入侵检测技术的局限性 | 第13-14页 |
| ·面临的新问题和要求 | 第14-17页 |
| 第三章 一种新的分布式入侵防护系统 | 第17-25页 |
| ·标准结构框架 | 第17-19页 |
| ·一种新的分布式入侵防护系统 | 第19-24页 |
| ·系统的网络结构 | 第19-20页 |
| ·基于移动代理的检测子模型框架 | 第20-21页 |
| ·防护代理的协作模型 | 第21-22页 |
| ·协议架构 | 第22-23页 |
| ·防护代理的功能模型 | 第23-24页 |
| ·代理的负载均衡 | 第24页 |
| ·系统分析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基于统计的检测方法 | 第25-38页 |
| ·数据包的处理 | 第25-27页 |
| ·数据包分类 | 第25-26页 |
| ·数据包处理的层次 | 第26-27页 |
| ·一种新的基于统计的入侵检测方法 | 第27-37页 |
| ·基于统计的入侵检测模型 | 第27-29页 |
| ·数据预处理 | 第29-31页 |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入侵检测算法 | 第31-36页 |
| ·决策判定 | 第36-37页 |
| ·提高检测准确率的方法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主动响应机制研究 | 第38-42页 |
| ·响应机制的现状 | 第38页 |
| ·基于策略的主动响应 | 第38-40页 |
| ·性能代价模型 | 第39-40页 |
| ·响应策略定义 | 第40页 |
| ·恢复响应 | 第40页 |
| ·主动响应机制评价标准 | 第40-42页 |
| 第六章 网络入侵防护系统设计及实现 | 第42-45页 |
| ·系统结构 | 第42页 |
| ·防护代理的设计 | 第42-43页 |
| ·与Snort 的比较 | 第43页 |
| ·技术特点 | 第43-45页 |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45-46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45页 |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发表论文及著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