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推进系统(发动机、推进器)论文--特种发动机论文

超燃燃烧室凹槽流动特性研究

第一章 引言第1-21页
 §1.1 燃料混合增强及火焰稳定技术研究的现状第7-10页
 §1.2 超音速燃烧室凹槽火焰稳定器的研究动态第10-15页
  §1.2.1 凹槽流场的基本特点第10-11页
  §1.2.2 国内外对凹槽的试验研究第11-13页
  §1.2.3 国内外对凹槽数值模拟研究第13-15页
  §1.2.4 国内外对控制凹槽波动性的研究第15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5-21页
第二章 数值研究方法及算例验证第21-33页
 §2.1 计算网格第21-22页
  §2.1.1 网格生成方法第21页
  §2.1.2 网格的质量评定第21-22页
 §2.2 数学模型第22-23页
  §2.2.1 控制方程第22-23页
  §2.2.2 计算格式第23页
 §2.3 湍流模型及壁面函数第23-25页
  §2.3.1 湍流模型第23-24页
  §2.3.2 壁面函数第24-25页
 §2.4 化学反应模型第25-28页
  §2.4.1 有限速率模型第25-27页
  §2.4.2 涡耗散模型第27-28页
 §2.5 算例验证第28-30页
  §2.5.1 隔离段算例验证第28-29页
  §2.5.2 进气道算例验证第29-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3页
第三章 凹槽超音速流场计算方法探讨第33-47页
 §3.1 研究背景第33页
 §3.2 矩形凹槽流场算法探讨第33-38页
  §3.2.1 物理模型第33-34页
  §3.2.2 计算网格第34页
  §3.2.3 计算方法第34-35页
  §3.2.4 算例及结果分析第35-38页
   §3.2.4.1 凹槽流场计算及分析第35-36页
   §3.2.4.2 凹槽阻力计算及分析第36-37页
   §3.2.4.3 凹槽停留时间计算第37-38页
 §3.3 后壁面有斜角的凹槽流动特性计算第38-39页
 §3.4 结论第39-47页
第四章 不同构型凹槽流场计算第47-70页
 §4.1 研究背景第47-48页
 §4.2 几何模型第48页
 §4.3 计算方法第48-49页
 §4.4 算例分析第49-53页
  §4.4.1 凹槽后壁面斜角(θ)的影响第49-50页
  §4.4.2 凹槽长度(L)的影响第50-51页
  §4.4.3 凹槽前后壁面高度比(Offset Raito)的影响第51-52页
  §4.4.4 凹槽高度(D_u)的影响第52-53页
 §4.5 主要结论第53-70页
第五章 二维超燃燃烧室流场计算第70-96页
 §5.1 研究背景第70页
 §5.2 H2燃料双模态超燃燃烧室算例验证第70-72页
  §5.2.1 计算模型第71页
  §5.2.2 计算方法第71-72页
  §5.2.3 结果分析第72页
 §5.3 C2H4燃料的燃烧室流场计算第72-78页
  §5.3.1 计算模型第73页
  §5.3.2 计算方法第73页
  §5.3.3 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模型第73-74页
  §5.3.4 相关参数定义第74-75页
  §5.3.5 计算结果分析第75-78页
   §5.3.5.1 超燃模态算例及分析第76-77页
   §5.3.5.2 亚燃模态算例分析第77-78页
 §5.4 结论第78-96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96-98页
 一 主要结论第96页
 二 展望和建议第96-98页
致谢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信息伦理建设
下一篇:SARS冠状病毒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