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工会代表权问题的提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现实的生动案例 | 第10-15页 |
第二节 案例的分析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工会代表权的一般理论 | 第17-23页 |
第一节 工会代表权的含义、特点以及与民事代理的关系 | 第17-19页 |
第二节 工会代表权行使的保障 | 第19-23页 |
第三章 我国工会代表权的理论争鸣 | 第23-36页 |
第一节 工会是否是集体劳动关系主体的争鸣 | 第23-32页 |
第二节 工会的法律资格 | 第32-36页 |
第四章 国家本位视野下的工会代表权 | 第36-43页 |
第一节 我国国家本位工会的形成 | 第37-40页 |
第二节 我国国家本位工会的形成原因 | 第40-43页 |
第五章 社会本位视野下的工会代表权 | 第43-50页 |
第一节 二元利益结构向三元利益结构的转化 | 第43-45页 |
第二节 工会——代表劳动者利益的社会团体 | 第45-47页 |
第三节 工会法的社会法属性 | 第47-48页 |
第四节 社会本位的工会代表权与党领导下的一元工会制度 | 第48-50页 |
第六章 重构我国工会代表权的思考 | 第50-66页 |
第一节 重塑工会代表权的基础——对内整合 | 第50-58页 |
第二节 构建工会代表权行使的法律保障——强化对外代表 | 第58-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论文独创性声明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