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6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 | 第11-12页 |
·国内 | 第12-14页 |
·温室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本论文的目标和内容 | 第15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温室环境及控制方法概述 | 第16-19页 |
·温室环境以及对作物的影响 | 第16-17页 |
·温度 | 第16页 |
·湿度 | 第16-17页 |
·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的目标 | 第17页 |
·本文控制系统方案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19-32页 |
·上位PC机监控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19页 |
·下位单片机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19-25页 |
·下位机的组成及原理 | 第19-20页 |
·单片机硬件电路的设计 | 第20-25页 |
1.CPU芯片的选择 | 第20-21页 |
2.存储器的选用与扩展 | 第21-22页 |
3.A/D转换模块 | 第22-24页 |
4.液晶显示器 | 第24-25页 |
·传感器的选择 | 第25-29页 |
·基本概念 | 第25-26页 |
·温度传感器 | 第26-27页 |
·湿度传感器 | 第27-29页 |
·下位单片机与上位PC机的通信接口 | 第29-30页 |
·引言 | 第29-30页 |
·通信接口的相关因素 | 第30页 |
·硬件的抗干扰设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32-43页 |
·下位单片机软件设计 | 第32-36页 |
·设计思想 | 第32-33页 |
·汇编语言介绍 | 第33页 |
·主程序 | 第33-35页 |
·发送中断模块 | 第35-36页 |
·接收中断模块 | 第36页 |
·上位PC机监控软件设计 | 第36-40页 |
·上位PC机软件的设计思想 | 第36-37页 |
·Visual Basic 6.0介绍 | 第37页 |
·参数设置模块 | 第37-39页 |
·数据库管理模块 | 第39-40页 |
·通信软件设计 | 第40-42页 |
·下位机通信软件 | 第40-41页 |
·上位机通信软件 | 第41页 |
·串行口的波特率 | 第41-42页 |
·软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温室环境模糊控制算法 | 第43-59页 |
·模糊控制的数学基础 | 第43-46页 |
·模糊集合 | 第43页 |
·隶属函数及其建立 | 第43-44页 |
·模糊关系和模糊矩阵 | 第44-45页 |
·模糊推理 | 第45-46页 |
·模糊控制的基本思想 | 第46页 |
·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 第46-47页 |
·温室环境模糊控制器的实现 | 第47-59页 |
·确定模糊控制器的输入量、输出量 | 第47-48页 |
·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模糊语言描述 | 第48-52页 |
·模糊规则的形成和推理 | 第52-54页 |
·模糊控制算法及其实现方法 | 第54-55页 |
·模糊控制决策 | 第55-57页 |
·论域、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的选择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系统调试、仿真 | 第59-63页 |
·传感器的校准 | 第59-60页 |
·系统仿真 | 第60-63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总结 | 第63-64页 |
·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
个人简介 | 第70-18页 |
插图清单 | 第18-33页 |
图2-1 控制系统组成框图 | 第18-20页 |
图3-1 单片机系统框图 | 第20-22页 |
图3-2 单片机存储器扩展电路 | 第22-23页 |
图3-3 AD0809与8031的硬件接口 | 第23-25页 |
图3-4 液晶湿示模块与8031的连接 | 第25页 |
图3-5 传感器原理框图 | 第25-27页 |
图3-6 AD590的外形电路和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符号 | 第27页 |
图3-7 AD590的测温电路 | 第27-28页 |
图3-8 湿度传感器外形图 | 第28页 |
图3-9 湿度检测电路 | 第28-30页 |
图3-10 PC机与8031的RS485通信 | 第30-32页 |
图4-1 下位机软件模块结构图 | 第32-34页 |
图4-2 下位单片机主程序流程图 | 第34-35页 |
图4-3 下位单片机发送中断程序流程图 | 第35-36页 |
图4-4 下位机接收中断程序流程图 | 第36-37页 |
图4-5 上位机软件结构框图 | 第37-39页 |
图4-6 上位机系统软件主界面 | 第39-40页 |
图4-7 历史数据查询界面 | 第40-46页 |
图5-1 传统模糊控制系统框图 | 第46-48页 |
图5-2 二维结构模糊控制器 | 第48-50页 |
图5-3 E的隶属函数曲线 | 第50-51页 |
图5-4 EC的隶属函数曲线 | 第51-52页 |
图5-5 U的隶属函数曲线 | 第52-53页 |
图5-6 模糊规则编辑器 | 第53-56页 |
图5-7 规则观察器窗口 | 第56-57页 |
图5-8 曲面观察器 | 第57-59页 |
图6-1 温度传感器的校准 | 第59-60页 |
图6-2 湿敏电容与相对湿度关系 | 第60页 |
图6-3 湿度传感器输出与与相对湿度关系 | 第60-61页 |
图6-4 系统的仿真模型 | 第61-62页 |
图6-5 室内温度变化仿真结果 | 第62-33页 |
列表清单 | 第33-70页 |
表4-1 片内RAM分配 | 第33-49页 |
表5-1 E的隶属函数赋值表 | 第4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