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基于Spot5的重庆市区新增建设用地监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1 引言第9-12页
   ·立题依据第9-10页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研究方法第10-12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0-12页
2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研究综述第12-14页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国外研究进展第12页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国内研究进展第12-14页
3 重庆市区地理概况第14-17页
   ·自然地理环境第15-16页
   ·社会经济条件第16-17页
4 原始材料及数据处理第17-30页
   ·监测区情况第17-18页
   ·卫星数据情况第18-19页
   ·控制资料情况第19页
   ·遥感影像处理第19-30页
     ·影像校正第19-20页
     ·影像配准第20-24页
     ·影像融合第24-27页
     ·正射纠正第27-28页
     ·影像接边第28页
     ·标准分幅第28-30页
5 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信息提取第30-35页
   ·新增建设用地变化监测第30-33页
     ·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第30-32页
     ·变化信息提取分析第32-33页
   ·监测信息外业调查与复核第33-34页
     ·外业调查准备第33页
     ·外来调查的内容及成果检核第33-34页
   ·监测成果后处理第34-35页
6 监测结果评价与分析第35-65页
   ·精度评价第35-38页
     ·DOM精度评价第35-37页
     ·变化图斑精度评价第37-38页
   ·监测成果分析第38-59页
     ·巴南区第38-40页
     ·北培区第40-42页
     ·璧山县第42-44页
     ·大渡口区第44-46页
     ·江北区第46-48页
     ·江津区第48-50页
     ·九龙坡区第50-52页
     ·南岸区第52-54页
     ·沙坪坝区第54-56页
     ·渝北区第56-58页
     ·渝中区第58-59页
   ·土地利用驱动因子定量分析第59-64页
     ·驱动因子提取第59-62页
     ·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第62-63页
     ·农用地变化的驱动机制模型第63-64页
   ·重庆市区土地持续利用对策与措施第64-65页
7 结论与讨论第65-68页
   ·主要结论第65-66页
   ·讨论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个人简介第71-72页
导师简介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沙区聚落格局优化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长白山植被景观变化遥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