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36页 |
第一节 学术史回顾 | 第20-27页 |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及有关问题的说明 | 第27-30页 |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理论方法 | 第30-31页 |
第四节 主要资料情况 | 第31-36页 |
上篇 | 第36-197页 |
第一章 福建城市的生态环境与早期历史 | 第36-55页 |
第一节 福建城市发展的生态环境 | 第36-42页 |
第二节 古代福建城市的发展概况 | 第42-55页 |
第二章 晚清福建城市的演进(1843-1911年) | 第55-96页 |
第一节 贸易和商业的兴盛 | 第55-66页 |
第二节 近代金融业的产生 | 第66-77页 |
第三节 近代工业的起步 | 第77-86页 |
第四节 城市建设的兴起 | 第86-96页 |
第三章 民国前期福建城市的变迁(1911-1937年) | 第96-174页 |
第一节 贸易和商业的发展 | 第96-109页 |
第二节 金融业的转型 | 第109-127页 |
第三节 工业的发展 | 第127-138页 |
第四节 城市建设的开展 | 第138-163页 |
第五节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 第163-174页 |
第四章 民国后期福建城市的曲折发展(1937-1949年) | 第174-197页 |
第一节 沿海城市的停滞 | 第174-184页 |
第二节 省会内迁与内地城市的短暂繁荣 | 第184-190页 |
第三节 抗战后城市的恢复和萧条 | 第190-197页 |
下篇 | 第197-335页 |
第五章 区域中心地位的确立 | 第197-228页 |
第一节 经济中心的形成及其作用 | 第197-210页 |
第二节 城乡关系的透视 | 第210-228页 |
第六章 城市人口和社会阶层的变化 | 第228-267页 |
第一节 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增长和迁移 | 第228-237页 |
第二节 人口结构的分析 | 第237-248页 |
第三节 城市中的外国人 | 第248-254页 |
第四节 城市社会的职业与阶层结构的变化 | 第254-267页 |
第七章 城市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的发展 | 第267-304页 |
第一节 近代教育的发展 | 第267-286页 |
第二节 新闻文化事业的兴起 | 第286-294页 |
第三节 医疗卫生事业的近代化 | 第294-304页 |
第八章 城市社会风俗的演变 | 第304-335页 |
第一节 晚清社会风俗的初变 | 第304-311页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社会风俗的嬗变 | 第311-335页 |
结语: 对近代福建城市变迁的总体考察 | 第335-357页 |
附录 | 第357-369页 |
参考文献 | 第369-381页 |
后记 | 第381-3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