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研究目的 | 第7-8页 |
文献综述 | 第8页 |
1 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病因学和临床病理学 | 第8-15页 |
·疾病诱发和疾病复制方面的研究 | 第9页 |
·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和发病特点的研究 | 第9-10页 |
·疾病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方面的研究 | 第10-11页 |
·疾病血液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 | 第11-12页 |
·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的作用 | 第12页 |
·疾病激素及其受体或自由基等方面的研究 | 第12-13页 |
·疾病防制方面的研究 | 第13-14页 |
·疾病预测方面的研究 | 第14-15页 |
2 内皮素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ET的合成、分布和代谢 | 第15-16页 |
·ET的生物学作用 | 第16页 |
·内皮素作用机理、内皮素受体及其拮抗剂 | 第16-17页 |
·ET对血管尤其是肺血管及对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 第17-19页 |
3 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文献综述 | 第19-23页 |
·NO生物合成和作用机理 | 第20页 |
·NO与血管张力 | 第20-21页 |
·NO与肉鸡肺动脉高压综合征的关系 | 第21-23页 |
实验研究 | 第23-41页 |
实验一 肉鸡肺动脉压的测定 | 第23-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3-24页 |
·动物分组 | 第23页 |
·肉鸡肺动脉压测定 | 第23-24页 |
·统计分析 | 第24页 |
2 结果 | 第24-25页 |
·发病鸡、正常肉鸡的PAPm值 | 第24页 |
·腹水量的变化 | 第24-25页 |
3 讨论 | 第25-26页 |
·肺动脉压升高与本病的发生联系密切 | 第25-26页 |
·PAPm与腹水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26页 |
·肺动脉压与不同肉鸡品种的关系 | 第26页 |
4 小结 | 第26-28页 |
实验二 外源性ET对肉鸡肺动脉压的作用 | 第28-3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页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8页 |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2 实验结果 | 第28-31页 |
·6ng/kg体重剂量给予时的效应 | 第28-29页 |
·12ng/kg体重剂量给予时的效应 | 第29-30页 |
·25ng/kg体重剂量给予时的效应 | 第30页 |
·36ng/kg体重剂量给予时的效应 | 第30-31页 |
·各种剂量不同给药方式间效应的比较 | 第31页 |
3 讨论 | 第31-32页 |
·ET的升压效应 | 第31-32页 |
4 小结 | 第32-33页 |
实验三 ET长期给予对PHS发生率及鸡体内NOS活力的影响 | 第33-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主要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3页 |
·试剂盒 | 第33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33页 |
·实验动物及分组 | 第33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3-34页 |
·PCV测定 | 第33页 |
·AHI测定 | 第33-34页 |
·NOS测定 | 第34页 |
·组织切片制作 | 第34页 |
·切片染色技术 | 第34页 |
·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2 结果 | 第35-38页 |
·实验组长期给予ET后腹水阳性率的变化 | 第35页 |
·实验组长期给予ET后PCV的变化 | 第35-36页 |
·实验组长期给予ET后AHI的变化 | 第36页 |
·长期给予ET后肉鸡组织的病理变化 | 第36-38页 |
·实验组长期给予ET后NOS活力的变化 | 第38页 |
3 讨论 | 第38-40页 |
·给予外源性ET后对肉鸡PHS发生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ET长期给予后对血管的影响 | 第39页 |
·ET长期给予后对NOS活力的影响 | 第39-40页 |
4 小结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