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13-21页 |
| ·面向对象分布计算中间件 | 第13-15页 |
| ·面向对象分布计算中间件发展趋势 | 第15-18页 |
| ·通信机制面临的挑战 | 第18-20页 |
| ·研究工作定位 | 第20-21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 §1.3 本文的工作 | 第24页 |
| §1.4 论文组织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面向对象中间件异步机制分析 | 第26-33页 |
| §2.1 异步机制的相关概念 | 第26-27页 |
| ·基于中间代理的异步 | 第26页 |
| ·方法级异步 | 第26页 |
| ·消息级异步 | 第26-27页 |
| ·传输层异步 | 第27页 |
| ·客户方异步和服务方异步 | 第27页 |
| §2.2 异步机制概念体系 | 第27-28页 |
| §2.3 中间件通信机制分析 | 第28-30页 |
| §2.4 研究面向对象异步通信中间件的意义 | 第30-32页 |
| §2.5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平台无关的分布对象异步模型及其映射 | 第33-51页 |
| §3.1 平台无关的分布对象框架PIDOF | 第33-42页 |
| ·PIDOF基本概念 | 第33-37页 |
| ·PIDOF体系结构和处理流程 | 第37-39页 |
| ·PIDOF到中间件平台的映射 | 第39-42页 |
| §3.2 平台无关的分布对象异步模型PIDOAM | 第42-47页 |
| ·异步单向 | 第42-43页 |
| ·异步回调 | 第43-44页 |
| ·异步轮询 | 第44-45页 |
| ·异步时间无关激活 | 第45-47页 |
| §3.3 PIDOAM到中间件平台的映射 | 第47-50页 |
| ·PIDOAM到CORBA的映射 | 第47-48页 |
| ·PIDOAM到.NET的映射 | 第48-50页 |
| §3.4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Star-AP模型 | 第51-71页 |
| §4.1 AP机制使用模式 | 第51-52页 |
| §4.2 面临的挑战与设计原则 | 第52-53页 |
| ·面临的挑战 | 第52-53页 |
| ·设计原则 | 第53页 |
| §4.3 AP的语法和语义规范 | 第53-56页 |
| ·符号约定 | 第53-54页 |
| ·AP语法规范 | 第54-55页 |
| ·AP语义规范 | 第55-56页 |
| §4.4 体系结构 | 第56-61页 |
| ·Star-AP定义 | 第56页 |
| ·Star-AP模型 | 第56-60页 |
| ·Star-AP模型RP算法 | 第60-61页 |
| §4.5 Star-AP模型的语法正确性 | 第61-64页 |
| ·传统方法 | 第61-62页 |
| ·基于隐式IDL文件的AP代码生成机制 | 第62页 |
| ·基于修改抽象语法树的Star-AP模型代码生成机制 | 第62页 |
| ·修改抽象语法树算法 | 第62-64页 |
| §4.6 Star-AP模型语义正确性 | 第64-70页 |
| ·PS算法 | 第65页 |
| ·RH算法 | 第65-66页 |
| ·EH算法 | 第66页 |
| ·PO算法 | 第66-68页 |
| ·模型正确性证明 | 第68页 |
| ·Star-AP模型性质 | 第68-70页 |
| §4.7 小结 | 第70-71页 |
| 第五章 Star-ATII模型 | 第71-95页 |
| §5.1 问题提出 | 第71-72页 |
| §5.2 ATII的使用模式 | 第72-74页 |
| §5.3 面临的挑战与设计原则 | 第74-75页 |
| ·面临的挑战 | 第74-75页 |
| ·设计原则 | 第75页 |
| §5.4 Star-ATII体系结构 | 第75-86页 |
| ·消息抽象层 | 第76-78页 |
| ·寻径信息和服务质量信息表达机制 | 第78-79页 |
| ·基于RH和URH的应答处理机制 | 第79-81页 |
| ·RA | 第81-86页 |
| §5.5 Star-ATII模型分析 | 第86-91页 |
| ·PO | 第86-87页 |
| ·消息抽象层 | 第87页 |
| ·RA | 第87-91页 |
| §5.6 ATII与MOM的集成 | 第91-94页 |
| ·基于封装MOM的集成模型 | 第91-92页 |
| ·基于扩充MOM的集成模型 | 第92页 |
| ·基于MOM桥接ATII的集成模型 | 第92-94页 |
| §5.7 小结 | 第94-95页 |
| 第六章 发布/订阅异步通信 | 第95-112页 |
| §6.1 P/S分析 | 第95-106页 |
| ·P/S的起源与发展 | 第95-96页 |
| ·P/S通信模型 | 第96-97页 |
| ·P/S核心机制 | 第97-104页 |
| ·未来发展趋势 | 第104-106页 |
| §6.2 P/S关键使能技术 | 第106-107页 |
| §6.3 基于对象中间件的P/S异步通信模型 | 第107-110页 |
| ·xmlBlaster分析 | 第108-109页 |
| ·Star-AP在P/S中的应用 | 第109-110页 |
| §6.4 小结 | 第110-112页 |
| 第七章 异步通信中间件及其实现 | 第112-124页 |
| §7.1 CORBA Messaging概述 | 第112-114页 |
| ·基于策略的服务质量框架 | 第112-113页 |
| ·AMI抽象模型 | 第113页 |
| ·时间无关激活抽象模型 | 第113-114页 |
| §7.2 本文和CORBA Messaging的关系 | 第114页 |
| §7.3 Star-Async的实现 | 第114-118页 |
| ·基于回调表的请求注册机制 | 第114-115页 |
| ·基于消息重组协议的异步应答处理 | 第115页 |
| ·基于隐含应答处理对象的轮询模型 | 第115-116页 |
| ·基于修改抽象语法树的代码生成机制 | 第116页 |
| ·基于对象传值模式的异常处理 | 第116页 |
| ·基于MAL的请求处理机制 | 第116-117页 |
| ·基于DII~+的激活机制 | 第117页 |
| ·高效的RA模型 | 第117-118页 |
| ·轻量的异步ORB内核和统一的代码生成机制 | 第118页 |
| §7.4 使用Star-Async开发异步应用的流程 | 第118-119页 |
| §7.5 Star-Async的测试与评估 | 第119-122页 |
| ·Star-Async的功能测试 | 第119-120页 |
| ·Star-Async的性能测试 | 第120-122页 |
| §7.6 小结 | 第122-124页 |
| 第八章 结束语 | 第124-12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6-12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27-128页 |
| 致谢 | 第128-1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9-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