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硬质合金棒材的制备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硬质合金的发展历程 | 第10-13页 |
| ·WC-Co硬质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WC-Co粉末的研制现状 | 第15-16页 |
| ·国内外压制工艺的进展 | 第16-17页 |
| ·WC-Co硬质合金烧结技术的现状 | 第17-20页 |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2页 |
| 2 基本工艺及实验方案 | 第22-29页 |
| ·原料性质 | 第22-25页 |
| ·试验过程与工艺 | 第25-27页 |
| ·基本分析方法和手段 | 第27-29页 |
| ·差热分析(DTA)及热重分析(TGA) | 第27页 |
| ·金相显微技术 | 第27页 |
| ·扫描电镜(SEM) | 第27页 |
| ·X衍射技术(XRD) | 第27页 |
| ·透射电镜(TEM) | 第27-28页 |
| ·物理性能测试 | 第28页 |
| ·晶粒度测定 | 第28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8-29页 |
| 3 模压工艺制度的选择 | 第29-37页 |
| ·模压压制原理 | 第29-32页 |
| ·压制过程 | 第29-30页 |
| ·模压压制过程的压力 | 第30-31页 |
| ·压制压力 | 第30页 |
| ·模压的侧压力 | 第30-31页 |
| ·压制过程中的压力分布 | 第31页 |
| ·压块的密度 | 第31-32页 |
| ·球磨、造粒工艺对压坯性能的影响 | 第32-35页 |
| ·球磨机转速的选择 | 第32-33页 |
| ·装球量、球径、球料比、湿磨介质的选择 | 第33页 |
| ·球磨时间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制粒工艺的选择 | 第34-35页 |
| ·模压模具的设计 | 第35-36页 |
| ·模具结构设计 | 第35页 |
| ·模具材料选择 | 第35页 |
| ·模具其它参数要求 | 第35-36页 |
| ·压制压力选择 | 第36页 |
| ·冷等静压处理工艺对压制坯体性能的影响 | 第36页 |
| ·脱脂工艺 | 第36-37页 |
| 4 WC-Co硬质合金挤压工艺设计 | 第37-45页 |
| ·挤压过程的基本原理 | 第37页 |
| ·挤压模具的参数设计 | 第37-39页 |
| ·棒材生坯的挤压工艺选择 | 第39-44页 |
| ·粘结剂的选择 | 第40-41页 |
| ·混料与预压 | 第41页 |
| ·挤压与校直 | 第41-42页 |
| ·脱脂 | 第42-44页 |
| ·冷等静压处理工艺对棒坯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 5 烧结工艺控制 | 第45-58页 |
| ·WC-Co硬质合金烧结机理 | 第45-46页 |
| ·烧结工艺选择 | 第46-48页 |
| ·制品性能 | 第48-49页 |
| ·硬质合金碳含量的控制 | 第49-50页 |
| ·硬质合金晶粒大小的控制 | 第50-52页 |
| ·试样的相结构分析和显微结构分析 | 第52-58页 |
| ·试样的XRD物相分析 | 第52-53页 |
| ·试样的显微结构分析 | 第53-58页 |
| 6 主要结论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附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