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序 言 | 第8-10页 |
一、 科普旅游概述 | 第10-16页 |
(一) 科普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 第10-12页 |
1 、国外科普旅游的发展 | 第10-11页 |
2 、国内科普旅游的发展 | 第11-12页 |
(二) 科普旅游的内涵及特点 | 第12-15页 |
1 、科普旅游概念的界定 | 第12-14页 |
2 、科普旅游的特点 | 第14-15页 |
(三) 开展科普旅游的意义 | 第15-16页 |
二、 吉林省科普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特点 | 第16-35页 |
(一) 吉林省科普旅游资源的类型 | 第16-22页 |
1 、旅游资源的分类 | 第16-17页 |
2 、科普旅游资源的分类 | 第17-18页 |
3 、吉林省科普旅游资源分类 | 第18-22页 |
(二) 吉林省科普旅游资源评价 | 第22-35页 |
1 、类型的特色评价 | 第22-28页 |
2 、地域结构评价 | 第28-29页 |
3 、质量等级评价 | 第29-35页 |
三、 吉林省科普旅游资源分区 | 第35-41页 |
(一) 分区原则 | 第35-36页 |
1 、资源相对一致性原则 | 第35页 |
2 、突出特色原则 | 第35页 |
3 、与行政区划相对协调原则 | 第35页 |
4 、综合性原则 | 第35页 |
5 、旅游中心城市合理配置原则 | 第35-36页 |
(二) 分区方案 | 第36-41页 |
1 、东部火山山水、森林生态、满朝文化科普旅游区 | 第37-38页 |
2 、中部水域冰雪、伪满遗存、产业文化科普旅游区 | 第38-40页 |
3 、西部湿地草原、蒙族风情、辽金文化科普旅游区 | 第40-41页 |
四、 吉林省科普旅游资源开发方向 | 第41-52页 |
(一) 火山熔岩科普旅游资源 | 第41-42页 |
(二) 湿地科普旅游资源 | 第42-44页 |
(三) 森林科普旅游资源 | 第44-45页 |
(四) 冰雪科普旅游资源 | 第45-46页 |
(五) 文化遗存科普旅游资源 | 第46-49页 |
(六) 民俗科普旅游资源 | 第49-50页 |
(七) 产业科普旅游资源 | 第50-51页 |
(八) 影视文化科普旅游资源 | 第51-52页 |
五、 重点科普旅游基地建设 | 第52-58页 |
(一) 长白山自然生态科普旅游基地 | 第52-53页 |
(二) 向海湿地生态科普旅游基地 | 第53-54页 |
(三) 吉林市冰雪科普旅游基地 | 第54-55页 |
(四) 四平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旅游基地 | 第55页 |
(五) 延吉朝鲜族民俗科普旅游基地 | 第55-56页 |
(六) 集安高句丽文化遗存科普旅游基地 | 第56页 |
(七) 长春伪满遗迹、产业科普旅游基地 | 第56-58页 |
六、 吉林省科普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 第58-61页 |
(一) 重视发展科普旅游,设立科普旅游专门管理机构 | 第58-59页 |
(二) 依托现有旅游景区,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科普内涵 | 第59页 |
(三) 制定统一规划,实现资源的有序开发 | 第59页 |
(四) 加强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科普素质 | 第59-60页 |
(五) 完善科普旅游解说系统 | 第60页 |
(六) 依靠品牌效应,开展特色科普主题活动 | 第60-61页 |
结 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 谢 | 第65-66页 |
附图一 吉林省科普旅游资源分布图 | 第66-67页 |
附图二 吉林省科普旅游资源分区图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