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7-9页 |
·研究现状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从少数民族服饰结构看中华服饰文明传承的文脉 | 第12-39页 |
·表象蔚为大观基因一脉相承 | 第12-26页 |
·带有北方袍服特征的“十”字型平面结构 | 第26-31页 |
·沿袭古老交领衽式形制的“十”字型平面结构 | 第31-34页 |
·继承南方原始“贯头衣”遗风的“十”字型平面结构 | 第34-36页 |
·具有南方窄衣袖“零碎”特色的“十”字型平面结构 | 第36-39页 |
第3章 自然的“特异性选择” | 第39-51页 |
·适于南方山林环境生活劳作的功用性结构 | 第39-44页 |
·方便活动的百褶裙 | 第39-42页 |
·保护双腿免受侵害的绑腿 | 第42-44页 |
·自然选择的功能性设计 | 第44-48页 |
·下摆前高后低的特别密码 | 第44-46页 |
·配饰功能的地域性 | 第46-48页 |
·入乡随俗存祖于心 | 第48-49页 |
·特殊的“女性化”装饰 | 第49-51页 |
第4章 节俭和物质崇拜催生的服饰结构 | 第51-68页 |
·外华内俭平衡美观与节约 | 第51-52页 |
·因材施制保持织物的完整性 | 第52-63页 |
·体现“敬物”思想的断缝 | 第53-58页 |
·如同折纸的幅布包头 | 第58-60页 |
·幅布为裙 | 第60-63页 |
·物尽其用极尽节俭 | 第63-66页 |
·凸显节制传统的半偏襟 | 第66-68页 |
第5章 平面结构的立体形态 | 第68-77页 |
·平面结构的立体萌动 | 第68-69页 |
·狗瑶服饰的“袖裆”与江陵马山一号楚墓袍服“小腰”结构的不谋而 | 第69-71页 |
·缅裆裤便于运动又不破坏布料完整性的杰作 | 第71-77页 |
第6章 对于南方少数民族服饰现代化的担忧 | 第77-85页 |
·形式大于内容、表征重于本质 | 第77-79页 |
·族群意识弱化 | 第79-81页 |
·从结构上看民族服饰的消亡男装大于女装 | 第81页 |
·面料的现代化影响着传统的服饰结构 | 第81-82页 |
·旅游开发是加速提升还是加速消亡 | 第82-85页 |
第7章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