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煤及油页岩地下气化论文

新集矿区煤层气开发有利区块评价与优选方法探讨

1 前言第1-16页
   ·研究区概况第8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8-9页
   ·煤层气有利区块评价与优选研究现状第9-14页
     ·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与研究简述第9-10页
     ·国内外煤层气有利区块研究简述第10-11页
     ·一些重要储层参数的预测方法概述第11-14页
     ·有利区块评价中的多因素综合分析研究第14页
   ·本文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第14-15页
   ·完成的工作量第15-16页
2 煤层气生成、储集、运移和产出机理第16-26页
   ·煤层气的生成机理第16-17页
   ·煤层气的孔隙结构第17-21页
   ·煤层气的储集机理第21-22页
   ·煤层气的运移机理第22-26页
     ·煤层气的解吸机理第23页
     ·煤层气的扩散机理第23-24页
     ·煤层气的渗流机理第24页
     ·煤层气的产出机理第24-26页
3 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第26-53页
   ·地层及含煤地层第26-28页
     ·矿区地层概况第26-28页
     ·含煤地层及含煤性第28页
   ·煤系层序地层及煤储层类型第28-34页
     ·煤系层序地层第28-29页
     ·层序的内部构成第29-32页
     ·煤储层类型及沉积背景第32-33页
     ·煤储层围岩特征及其封盖能力第33-34页
   ·地质构造与热演化第34-48页
     ·大地构造位置第34页
     ·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第34-35页
     ·现代地温场第35-38页
     ·煤系沉积-构造-热演化史第38-40页
     ·矿区现代构造特征第40-44页
     ·矿区构造应力演化第44-48页
   ·水文地质条件第48-53页
     ·水文地质单元划分第48-49页
     ·新集矿区含水层第49-50页
     ·地下水运移第50-51页
     ·地下水对煤层气生成和富集的影响第51-53页
4 主要煤层煤储层特征及其演化分析第53-84页
   ·主要煤层厚度、埋深与分布第53-56页
   ·煤储层的物质组成第56-59页
     ·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丰度第56页
     ·有机质组成与生气潜力第56-57页
     ·煤变质程度与热生气强度第57-59页
   ·原始储层压力第59-63页
     ·原始储层压力大小及影响因素第59-61页
     ·储层压力变化史分析与预测第61-63页
   ·煤的吸附性能及气含量预测第63-67页
     ·煤的吸附能力及影响因素第63-65页
     ·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煤层气含量预第65-67页
   ·煤层气含量与煤层气成因第67-73页
     ·煤层气组分特征及甲烷带第67-68页
     ·煤层气含量与影响因素第68-69页
     ·煤层气的同位素特征与煤层气成因第69-71页
     ·煤层含气性变化史分析第71-73页
   ·含气饱和度第73页
   ·临界解吸压力第73-75页
   ·煤层渗透性第75-84页
     ·实测煤层渗透率第75页
     ·煤层透气性系数第75-76页
     ·煤层渗透性影响因素第76-79页
     ·矿区不同煤体结构煤发育情况第79-80页
     ·原生-碎裂煤割理及构造裂隙发育情况第80-82页
     ·矿区原地应力对渗透性的影响第82-84页
5 煤层气开发有利区块优选与资源量计算第84-96页
   ·有利区块优选方法第84页
   ·有利区块优选的参数与取值第84-86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有利区块优选第86-90页
     ·地理信息系统的多元空间分析第86-87页
     ·有利区块优选结果及评述第87-90页
   ·有利区块资源量计算第90-96页
     ·煤层气资源类型划分讨论第90-91页
     ·有利区块资源量计算第91-96页
6 结论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水下航行器主体外形低阻低噪综合优化设计
下一篇:组织工程化角膜上皮与内皮的构建和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