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顗禅学探微
中文提要 | 第1-4页 |
英文提要 | 第4-10页 |
导论 | 第10-24页 |
第一节 天台学研究成果回顾 | 第10-16页 |
一、 天台宗思想源流及人物研究 | 第13-14页 |
二、 天台典籍研究 | 第14-15页 |
三、 天台止观思想研究 | 第15-16页 |
四、 天台性具思想研究 | 第16页 |
第二节 本文选题、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16-24页 |
一、 释题 | 第16-18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三、 本文结构 | 第19-24页 |
第一章 智顗禅学的渊源与特质 | 第24-76页 |
第一节 天台实相禅的成立 | 第24-33页 |
一、 中土早期禅法 | 第24-27页 |
二、 “法门改转” | 第27-33页 |
第二节 “说已心中所行法门” | 第33-52页 |
一、 智顗三部禅学著述 | 第34-47页 |
二、 大乘经论对智顗禅学的影响 | 第47-52页 |
第三节 智顗禅法的特质 | 第52-76页 |
一、 “俱缘实相,同名止观” | 第52-54页 |
二、 “无碍旋转,纵横自在” | 第54-76页 |
第二章 智顗禅观旨趣:实相 | 第76-106页 |
第一节 实相 | 第76-80页 |
一、 “实相”释 | 第76-78页 |
二、 简别虚实 | 第78-80页 |
第二节 智顗天台实相论 | 第80-95页 |
一、 三谛圆融 | 第81-83页 |
二、 性具三千 | 第83-90页 |
三、 性具善恶 | 第90-95页 |
第三节 “即”的天台实相义 | 第95-106页 |
第三章 智顗禅观枢机:观心 | 第106-160页 |
第一节 心与实相 | 第106-113页 |
一、 心与实相 | 第106-108页 |
二、 以“一念识心”为根本观境 | 第108-113页 |
第二节 资粮加行 | 第113-118页 |
一、 智慧资粮 | 第114-116页 |
二、 修止加行 | 第116-117页 |
三、 助道对治 | 第117-118页 |
第三节 禅观正修 | 第118-138页 |
一、 依圆解而修正行 | 第119-122页 |
二、 以“观不思议境”为根本观法 | 第122-128页 |
三、 以“三观”破无明,显法性 | 第128-138页 |
第四节 入观门径 | 第138-144页 |
一、 四句推检 | 第138-140页 |
二、 以“无生门”为观心诀要 | 第140-144页 |
第五节 教观互具 | 第144-160页 |
一、 教观互具 | 第144-147页 |
二、 入实相门 | 第147-160页 |
第四章 智顗主要禅法解析 | 第160-230页 |
第一节 一行三昧 | 第160-163页 |
第二节 般舟三昧 | 第163-166页 |
第三节 方等三昧 | 第166-168页 |
第四节 法华三昧 | 第168-174页 |
第五节 觉意三昧 | 第174-178页 |
第六节 观恶 | 第178-183页 |
一、 原始佛教中烦恼修治法 | 第178-179页 |
二、 天台“即贪欲而修佛道” | 第179-183页 |
第七节 六妙门 | 第183-197页 |
一、 原始佛教中的“安般念” | 第184-186页 |
二、 “六妙门即是菩萨摩诃衍” | 第186-197页 |
第八节 四圣谛观 | 第197-201页 |
一、 原始佛教中的四谛次第观修 | 第198-199页 |
二、 天台圆教一心顿观无作四谛 | 第199-201页 |
第九节 十二因缘观 | 第201-204页 |
一、 原始佛教中的十二因缘观 | 第201-202页 |
二、 天台圆观十二因缘 | 第202-204页 |
第十节 观心食法 | 第204-230页 |
一、 “食”及食威仪 | 第205-207页 |
二、 调食 | 第207-208页 |
三、 观心明食 | 第208-210页 |
四、 “一色一香,无非中道” | 第210-230页 |
余论: 天台禅与禅宗之“禅” | 第230-242页 |
一、 “实相印”与“心印” | 第230-232页 |
二、 “大开圆解”与“唯论见性” | 第232-235页 |
三、 “常坐三昧”与“一行三昧” | 第235-238页 |
四、 “止观双运”与“定慧等” | 第238-242页 |
结语 | 第242-244页 |
附录一 智顗禅学著述提要 | 第244-251页 |
一、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 第244页 |
二、 《法界次第初门》 | 第244-245页 |
三、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 第245页 |
四、 《四念处》 | 第245-246页 |
五、 《维摩诘经三观玄义》 | 第246页 |
六、 《禅门章》 | 第246页 |
七、 《观心论》 | 第246-247页 |
八、 《禅门口诀》 | 第247页 |
九、 《禅门要略》 | 第247页 |
十、 《观心食法》 | 第247页 |
十一、 《观心诵经法》 | 第247-248页 |
十二、 《方等三昧行法》 | 第248页 |
十三、 《法华三昧忏仪》 | 第248-249页 |
十四、 《请观世音忏法》 | 第249-250页 |
十五、 《金光明忏法》 | 第250-251页 |
附录二 本文参考文献目录 | 第251-258页 |
一、 汉语原典 | 第251-253页 |
二、 汉语论著 | 第253-256页 |
三、 日英文论著 | 第256-2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