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丙烯腈双亲接枝共聚物的可控合成及其对聚丙烯腈膜材料的抗污染改性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引言第11-12页
   ·两亲性共聚物共混改性分离膜的研究进展第12-15页
     ·线形无规共聚物第12-13页
     ·嵌段共聚物第13-14页
     ·接枝共聚物第14页
     ·其他非线形聚合物第14-15页
   ·接枝共聚物的合成方法第15-22页
     ·接上去(Grafting onto)第16-18页
     ·大分子单体法(via Macromonomer)第18-19页
     ·接出来(Grafting from)第19-22页
   ·课题的提出第22页
   ·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2-25页
     ·双亲接枝共聚物PANCHEMA的ATRP合成与表征第22-23页
     ·共聚物旋涂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23页
     ·PANCHEMA共混改性聚丙烯腈分离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23-25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5-33页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25-27页
     ·实验原材料及其预处理第25-26页
     ·实验仪器第26-27页
   ·大分子引发剂PANC的合成第27页
   ·PANCHEMA的ATRP合成第27页
   ·共聚物表征第27-28页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第27页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第27页
     ·凝胶渗透色谱(GPC)第27-28页
     ·热重分析(TGA)第28页
   ·共聚物旋涂膜的制备与表征第28-29页
     ·共聚物旋涂膜的制备第28页
     ·静态接触角测试第28页
     ·原子力显微镜(AFM)第28-29页
   ·共混改性聚丙烯腈分离膜的制备与表征第29-31页
     ·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备聚共混改性聚丙烯腈分离膜第29页
     ·共混改性聚丙烯腈分离膜的退火处理第29页
     ·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第29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第29-30页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第30页
     ·静态接触角测试第30页
     ·孔隙率的测定第30-31页
     ·铸膜液的粘度测定第31页
   ·共混改性聚丙烯腈分离膜的性能测试第31-33页
     ·BSA静态吸附实验第31-32页
     ·分离膜的过滤实验第32-33页
第三章 丙烯腈双亲接枝共聚物的ATRP合成与表征第33-45页
   ·引言第33页
   ·PANC的合成与表征第33-35页
     ·FT-IR分析第34页
     ·~1H NMR分析第34-35页
   ·PANCHEMA的合成与表征第35-40页
     ·ATRP聚合条件探讨第36-37页
     ·GPC谱图第37-38页
     ·FT-IR分析第38-39页
     ·~1H NMR分析第39-40页
   ·热重分析(TGA)第40-41页
   ·共聚物旋涂膜的制备与表征第41-43页
     ·旋涂膜的表面形貌第41-43页
     ·旋涂膜的表面润湿性第43页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PANCHEMA共混改性聚丙烯腈分离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第45-59页
   ·引言第45页
   ·聚丙烯腈分离膜的制备与表征第45-48页
     ·添加剂PANCHEMA对分离膜形貌的影响第47页
     ·PANCHEMA/PAN共混改性分离膜表面化学组成第47-48页
   ·退火处理对聚丙烯腈分离膜的影响第48-54页
     ·FESEM表征退火后分离膜形貌第49-50页
     ·退火处理对膜表面化学组成的影响第50-52页
     ·孔隙率第52-53页
     ·分离膜的表面润湿性能第53页
     ·BSA静态吸附实验第53-54页
   ·分离膜的分离性能及抗污染性能测试第54-58页
     ·纯水通量第55-57页
     ·分离膜的抗污染性能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59-61页
论文展望与不足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3页
作者简介及硕士期间主要成果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通过NEP途径改善小鼠缺血再灌注心脏的功能
下一篇:手性聚合物的合成及其阴离子识别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