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SP430超低功耗MCU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及其系统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1-10页 |
1.1 动态心电监护的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8页 |
1.3 本课题的方案 | 第8-9页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9-10页 |
第二章 心电信号检测 | 第10-26页 |
2.1 引言 | 第10-11页 |
2.2 心电产生原理和心电图特征 | 第11-14页 |
2.2.1 心脏传导系统 | 第11-12页 |
2.2.2 心电图及心电图特征 | 第12-13页 |
2.2.3 心电信号的特性 | 第13-14页 |
2.3 心电信号放大器设计要求 | 第14-16页 |
2.4 前置放大器设计 | 第16-19页 |
2.4.1 心电信号的拾取 | 第16页 |
2.4.2 器件选择 | 第16-17页 |
2.4.3 前置放大电路 | 第17-18页 |
2.4.4 抗干扰 | 第18-19页 |
2.5 后级放大电路 | 第19-20页 |
2.5.1 高通滤波 | 第19页 |
2.5.2 主放大器 | 第19-20页 |
2.5.3 低通滤波 | 第20页 |
2.6 带阻滤波器 | 第20-21页 |
2.7 导联脱落检测 | 第21-22页 |
2.8 电源变换 | 第22-24页 |
2.8.1 +3V到+5V变换 | 第22-23页 |
2.8.2 +5V到-5V变换 | 第23-24页 |
2.9 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单片机数据采集子系统 | 第26-48页 |
3.1 引言 | 第26-27页 |
3.2 单片机的选型 | 第27-30页 |
3.2.1 单片机选型要求 | 第27-29页 |
3.2.2 MSP430F149单片机特点 | 第29-30页 |
3.3 MSP430单片机的最小系统 | 第30-31页 |
3.4 A/D转换 | 第31-32页 |
3.4.110 位ADC转换器 | 第31-32页 |
3.4.2 电平提升电路 | 第32页 |
3.5 数据存储系统 | 第32-38页 |
3.5.1 数据缓冲器 | 第33-34页 |
3.5.2 大容量闪存 | 第34-38页 |
3.6 实时日历时钟 | 第38-43页 |
3.6.1 I2C总线串行通信 | 第39-41页 |
3.6.2 X1203硬件连接图 | 第41-42页 |
3.6.3 X1203的编程 | 第42-43页 |
3.7 液晶显示 | 第43-46页 |
3.7.1 硬件连接 | 第44-45页 |
3.7.2 软件编程 | 第45-46页 |
3.8 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心电数据分析处理软件 | 第48-68页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4.2 心电信号预处理 | 第49-55页 |
4.2.1 基线漂移的滤除 | 第49-50页 |
4.2.250 Hz工频干扰滤除 | 第50-55页 |
4.3 QRS波的识别 | 第55-58页 |
4.3.1 信号预处理 | 第55-57页 |
4.3.2 R波的检测 | 第57页 |
4.3.3 QRS波群宽度的计算 | 第57页 |
4.3.4 幅度阈值调整 | 第57-58页 |
4.4 心电异常分析 | 第58-61页 |
4.4.1 心率失常的分类 | 第58页 |
4.4.2 心率失常的分析 | 第58-61页 |
4.5 心电数据压缩 | 第61-66页 |
4.5.1 常见的压缩编码方法 | 第61-64页 |
4.5.2五 码字编码 | 第64-66页 |
4.6 报警实现 | 第66-68页 |
第五章 监护仪的数据传输接口 | 第68-80页 |
5.1 引言 | 第68页 |
5.2 电话传输接口 | 第68-72页 |
5.2.1 用PWM实现DAC | 第69-71页 |
5.2.2 V/F变换 | 第71-72页 |
5.2.3 音频功放 | 第72页 |
5.3 RS232传输接口 | 第72-78页 |
5.3.1 下位机硬件图 | 第73-74页 |
5.3.2 下位机软件编程 | 第74-75页 |
5.3.3 上位机硬件电路 | 第75-76页 |
5.3.4 上位机软件编程 | 第76-78页 |
5.4 小结 | 第78-80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0-82页 |
6.1 结论 | 第80-81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以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