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54页 |
一、 朱凤森的家世生平 | 第14-22页 |
(一) 家庭成员概况 | 第14-16页 |
(二) 朱凤森生平 | 第16-22页 |
1 、 少年求学期 | 第16-17页 |
2 、 教书闲居期 | 第17-18页 |
3 、 宦海沉浮期 | 第18-22页 |
二、 《韫山诗稿》版本及校勘情况 | 第22-26页 |
(一) 《韫山诗稿》各版本 | 第22-24页 |
1 、 道光刻本 | 第22-23页 |
2 、 咸丰刻本 | 第23-24页 |
3 、 光绪刻本 | 第24页 |
(二) 底本确定及校勘情况 | 第24-26页 |
三、 朱凤森诗歌研究 | 第26-54页 |
(一) 朱凤森诗歌的思想内容 | 第26-29页 |
1 、 行迹之作 | 第26页 |
2 、 拟古之作 | 第26-27页 |
3 、 酬唱赠答之作 | 第27页 |
4 、 亲情之作 | 第27-28页 |
5 、 山水之作 | 第28页 |
6 、 感怀之作 | 第28-29页 |
(二) 从诗歌看朱凤森的思想变迁 | 第29-38页 |
1 、 求取功名期 | 第30-33页 |
2 、 候选求官期 | 第33-35页 |
3 、 宦海沉浮期 | 第35-36页 |
4 、 吏隐期 | 第36-38页 |
(三) 朱凤森诗歌的艺术特色 | 第38-50页 |
1 、 拟古及乐府 | 第38-41页 |
2 、 五言古诗 | 第41-43页 |
3 、 七言古诗 | 第43-46页 |
4 、 五言律诗 | 第46-48页 |
5 、 七言律诗 | 第48-50页 |
(四) 朱凤森诗歌的得与失及在清代广西诗坛的定位 | 第50-54页 |
第二部分 凡例 | 第54-55页 |
第三部分 《韫山诗稿》校注(页码另编号) | 第55-198页 |
卷一 拟古及乐府各体110首 | 第55-102页 |
古风(十六首) | 第55-59页 |
仿江文通杂诗三十首 | 第59-82页 |
拟古别离 | 第60页 |
李都尉从军 | 第60页 |
班婕妤咏扇 | 第60-61页 |
魏文帝游讌 | 第61页 |
陈思王赠友 | 第61-62页 |
刘文学感遇 | 第62-63页 |
王侍中怀德 | 第63-64页 |
嵇中散言志 | 第64页 |
阮步兵咏怀 | 第64-65页 |
张司空离情 | 第65页 |
潘黄门述哀 | 第65-66页 |
陆平原羁宦 | 第66-67页 |
左记室咏史 | 第67页 |
张黄门苦雨 | 第67-68页 |
刘太尉伤乱 | 第68-69页 |
卢中郎感交 | 第69-70页 |
郭宏农游仙 | 第70页 |
孙廷尉杂述 | 第70-71页 |
许征君自序 | 第71-72页 |
殷东阳兴瞩 | 第72-73页 |
谢仆射游览 | 第73-74页 |
陶征君田居 | 第74页 |
谢临川游山 | 第74-75页 |
颜特进侍宴 | 第75-77页 |
谢法曹赠别 | 第77-79页 |
王征君养疾 | 第79页 |
袁太尉从驾 | 第79-81页 |
谢光禄郊游 | 第81页 |
鲍参军戎行 | 第81-82页 |
休上人怨别 | 第82页 |
平生篇(十一首) | 第82-85页 |
嵩山十首 | 第85-88页 |
秋日咏怀(四首) | 第88-90页 |
乐府三十九首 | 第90-102页 |
朱鹭 | 第90页 |
艾如张 | 第90页 |
战城南 | 第90页 |
芳树篇 | 第90-91页 |
乌孙公主歌 | 第91页 |
爱妾换马 | 第91-92页 |
雉子斑 | 第92页 |
望行人 | 第92-93页 |
来日大难 | 第93页 |
宛转行 | 第93页 |
从军行 | 第93页 |
猛虎行 | 第93-94页 |
秋闺怨 | 第94页 |
幽居弄 | 第94页 |
塘上行 | 第94-95页 |
置酒行 | 第95页 |
巫山高 | 第95-96页 |
长门怨 | 第96页 |
忆昔行 | 第96页 |
结客少年场 | 第96页 |
临高台 | 第96-97页 |
行路难 | 第97页 |
君马黄 | 第97-98页 |
乌夜啼 | 第98页 |
雉朝飞 | 第98页 |
陌上桑 | 第98页 |
钓竿篇 | 第98-99页 |
别鹤操 | 第99页 |
神弦曲 | 第99页 |
巫山高 | 第99页 |
武溪深 | 第99页 |
走马引 | 第99-100页 |
将进酒 | 第100页 |
寄远曲 | 第100页 |
君莫非 | 第100页 |
西凉伎 | 第100-101页 |
有所思 | 第101页 |
野田黄雀行 | 第101页 |
艳歌行 | 第101-102页 |
卷二 五古37首 | 第102-117页 |
嘉庆戊午北上 | 第102页 |
送友人下第南归 | 第102页 |
游盘山万松寺西甘涧 | 第102-103页 |
辛酉六月宝坻河决登城望水 | 第103页 |
腊月自宝坻之山东 | 第103-104页 |
晤弟 | 第104页 |
登海曲奎山 | 第104页 |
庭松次邵子山韵 | 第104-105页 |
古田家诗 | 第105页 |
野老谣 | 第105页 |
纤夫谣 | 第105页 |
明镜石 | 第105-106页 |
河洲 | 第106页 |
渌口 | 第106页 |
紫泉别墅 | 第106页 |
观音岩次李南磵司马韵兼呈李云圃(成璠)明府 | 第106-108页 |
再叠前韵 | 第108-109页 |
三叠前韵 | 第109-110页 |
山居十首 | 第110-111页 |
自题读书乐小照 | 第111-114页 |
采莲曲 | 第114页 |
流霞驿 | 第114页 |
贯田 | 第114页 |
题袁玉堂出塞图 | 第114页 |
东阿县访李苹野(贤书)话旧 | 第114-115页 |
子夜歌(两首) | 第115-116页 |
积雨初晴登大伾山 | 第116-117页 |
卷三 七古35首 | 第117-129页 |
登泰山观日亭 | 第117页 |
鹊华桥 | 第117页 |
趵突泉 | 第117-118页 |
赠周渔卿 | 第118页 |
衡山 | 第118页 |
送僧游罗浮观蝴蝶歌 | 第118-119页 |
四时折杨柳歌(四首) | 第119页 |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第119-120页 |
春江花月夜 | 第120页 |
登黄鹤楼 | 第120-121页 |
餐霞阁咏桂 | 第121页 |
和李勺洋望华岳作 | 第121页 |
立秋后以诗代东杨拙园 | 第121-122页 |
题符又超明府友骥图 | 第122-123页 |
啸台 | 第123-124页 |
凤仙篇(并序) | 第124页 |
再作蒲桃篇赠袁玉堂 | 第124-126页 |
潇湘逢故歌 | 第126页 |
和李龙眠楳龛居士游汲县香泉寺元韵 | 第126-127页 |
赠谢问山焜 | 第127-128页 |
桃花村女郎歌 | 第128-129页 |
卷四 五律148首 | 第129-159页 |
存耕堂新居(两首) | 第129页 |
读修睦上人诗 | 第129页 |
游山杂咏十二首 | 第129-132页 |
读书岩 | 第130页 |
伏波岩 | 第130页 |
刘仙岩 | 第130页 |
华景洞 | 第130页 |
水月洞 | 第130-131页 |
龙隐岩 | 第131页 |
栖霞洞 | 第131页 |
曾公洞 | 第131页 |
屏风岩 | 第131页 |
佛子岩 | 第131-132页 |
虚秀洞 | 第132页 |
訾家洲 | 第132页 |
闲居五首 | 第132-133页 |
普陀山上方 | 第133页 |
云峰寺 | 第133页 |
观白龙洞寺僧穿井 | 第133页 |
寄终南真空禅师 | 第133-134页 |
早春题友人湖上新居 | 第134页 |
虎邱山赠鱼处士 | 第134页 |
送耿山人归湖南 | 第134页 |
晒书台 | 第134页 |
访道者不遇 | 第134页 |
秋日题白云书馆四首 | 第134-135页 |
露筋祠 | 第135页 |
花园踏青 | 第135页 |
椒川访僧 | 第135-136页 |
上宅看花 | 第136页 |
天津问渡 | 第136页 |
九江水驿 | 第136页 |
瓜步 | 第136页 |
春雨(四首) | 第136-137页 |
采药 | 第137页 |
虞邱台 | 第137页 |
秋夜僧舍闻猿 | 第137-138页 |
乙亥春日杂咏(五首) | 第138-139页 |
春日题僧院(三首) | 第139-140页 |
与诸公池上待月 | 第140页 |
重游郁林寺道元上人院(三首) | 第140页 |
春宵自遣(两首) | 第140-141页 |
晚泊富春寄友人 | 第141页 |
山中即事 | 第141页 |
苦竹迳十首 | 第141-143页 |
游苏门山百泉用杜少陵韵(十首) | 第143-145页 |
再游百泉用杜少陵《重过何氏五首》元韵(五首) | 第145-146页 |
题钟春帆静远草堂诗集 | 第146页 |
绿雨斋八景 | 第146-147页 |
东山夕照 | 第146页 |
晓岚清磬 | 第146页 |
新篁却暑 | 第146页 |
竹引清泉 | 第146-147页 |
松屏秋月 | 第147页 |
半岭樵云 | 第147页 |
谿流残雪 | 第147页 |
篱角寒梅 | 第147页 |
腊月灯下汲郡书怀(十首) | 第147-150页 |
再叠前韵(十首) | 第150-152页 |
三叠前韵(十首) | 第152-154页 |
旅店题壁二首(为有“酒尝新熟后,花赏半开时”之句) | 第154-155页 |
题寒山寺禅房 | 第155页 |
闲居 | 第155页 |
明月山 | 第155页 |
读李香南诗 | 第155页 |
访旧 | 第155页 |
听雨 | 第155页 |
次问山喜雨韵(两首) | 第155-156页 |
淮阴钓台 | 第156页 |
项王祠 | 第156页 |
苏桥 | 第156页 |
中营角射 | 第156-157页 |
仪徵瓜步山 | 第157页 |
露筋祠 | 第157页 |
王家菅 | 第157页 |
过山人幽居 | 第157页 |
饮马曲 | 第157页 |
晚霁 | 第157页 |
再过紫泉别墅 | 第157-159页 |
卷五 七律79首 | 第159-179页 |
晴雪山房 | 第159页 |
送别友人 | 第159页 |
纪晓岚尚书以秋海棠诗见示步韵兼呈福芷泉都统(两首) | 第159-160页 |
石门二首 | 第160-161页 |
李陵台 | 第161页 |
平山堂二首 | 第161页 |
秦淮三首 | 第161-162页 |
清江浦 | 第162页 |
重过琅邪感旧 | 第162-163页 |
哭李广文锕 | 第163页 |
梦游杜陵(十首) | 第163-166页 |
云溪桥 | 第166页 |
迎春 | 第166页 |
云封寺 | 第166页 |
吏隐崖 | 第166-167页 |
仙女瑶池(两首) | 第167页 |
赠李浣泉农部(两首) | 第167-168页 |
购书 | 第168页 |
游天台(两首) | 第168页 |
守城八首(嘉庆癸酉九月初七日起,至十二月十三日止) | 第168-170页 |
甲戌浚邑大兵之后收养难民救荒之事尤为切要(四首) | 第170-171页 |
希贤书院劝学诗(三首) | 第171-172页 |
捐修高村桥落成(三首) | 第172页 |
己丑喜大儿琦扫墓至自粤西剧杜工部《秋兴》韵八首 | 第172-175页 |
虎邱山塘 | 第175页 |
白香山祠 | 第175页 |
怀杜阁 | 第175页 |
仰苏楼 | 第175-176页 |
秋柳和王新城韵(四首) | 第176-177页 |
再次前韵(四首) | 第177-179页 |
卷六 七律59首 五绝12首 七绝19首 | 第179-196页 |
辛卯正月廿二日雪中有怀(四首) | 第179页 |
樊城(四首) | 第179-180页 |
寄期亭弟(两首) | 第180-181页 |
仙桃镇(三首) | 第181页 |
和袁玉堂清明日招友人雅集五泉山寺元韵(六首) | 第181-183页 |
和林和靖山园小梅六韵(两首) | 第183页 |
九日重游大伾讌集守城绅士和晋陵董蔼如元韵(九首) | 第183-185页 |
挽贞烈李孺人魏氏诗(两首) | 第185-186页 |
春柳(六首) | 第186-187页 |
与内弟话旧(六首) | 第187-188页 |
秋日过除懋公故宅 | 第188页 |
读卢柟集 | 第188-189页 |
和何哲堂病起元韵 | 第189页 |
雪夜八楼和制军马朗山慧裕元韵 | 第189-191页 |
山楼 | 第189-190页 |
江楼 | 第190页 |
戍楼 | 第190页 |
客楼 | 第190页 |
书楼 | 第190-191页 |
僧楼 | 第191页 |
酒楼 | 第191页 |
妆楼 | 第191页 |
大伾纪游十二首 | 第191-192页 |
来鹤亭 | 第191页 |
鸣琴岰 | 第191页 |
烂柯崖 | 第191-192页 |
落虹桥 | 第192页 |
步虚声 | 第192页 |
观澜处 | 第192页 |
云渡桥 | 第192页 |
浴鹤池 | 第192页 |
杏花台 | 第192页 |
听松阁 | 第192页 |
紫来亭 | 第192页 |
吹月岑 | 第192页 |
竹枝词六首 | 第192-193页 |
雪中口号(两首) | 第193-194页 |
书黄吟川寅伯春倪草堂诗后(三首) | 第194页 |
自嘲(两首) | 第194-195页 |
锦绣川词(三首) | 第195-196页 |
补遗 | 第196-198页 |
摘菊虫 | 第196页 |
摘菊蕊 | 第196页 |
忆人 | 第196页 |
送史学博 | 第196页 |
登岳阳楼望洞庭 | 第196-197页 |
晓发彰德 | 第197-198页 |
第四部分 附录 | 第198-211页 |
1 、 《韫山诗稿》各本所附诸家序跋传题词 | 第198-201页 |
2 、 邓显鹤所撰朱凤森墓志铭 | 第201-202页 |
3 、 《临桂县志.朱凤森小传》 | 第202页 |
4 、 梅曾亮《守浚日记书后》 | 第202-203页 |
5 、 况周颐《蕙风簃随笔》 | 第203页 |
6 、 《韫山六种曲》所附叙题辞 | 第203-204页 |
7 、 姚氏《三元诗升序》 | 第204页 |
8 、 朱琦《怡志堂诗文集》中涉及朱凤森诗文 | 第204-206页 |
9 、 朱凤森年谱 | 第206-211页 |
第五部分 参考文献 | 第211-213页 |
第六部分 后记 | 第213-214页 |
第七部分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