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前言 | 第1-8页 |
| 2 森林认证产生及发展概述 | 第8-12页 |
| ·森林认证的产生背景 | 第8-9页 |
| ·森林认证的类型 | 第9-10页 |
| ·森林认证的程序 | 第10-12页 |
| 3 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体系(FSC)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环境认证体系(ISO14000) | 第12-21页 |
| ·森林管理委员会(FSC) | 第12-18页 |
| ·概况 | 第12页 |
| ·组织机构 | 第12-13页 |
| ·FSC认证现状 | 第13-16页 |
| ·运作体系 | 第16页 |
| ·原则与标准 | 第16-17页 |
| ·认证机构 | 第17-18页 |
| ·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体系 | 第18-21页 |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 第18-19页 |
| ·环境管理体系 | 第19-21页 |
| 4 FSC与ISO14000森林认证体系比较 | 第21-27页 |
| ·主要推动力量 | 第21-22页 |
| ·价值体现 | 第22-23页 |
| ·认证标准 | 第23页 |
| ·目的 | 第23-24页 |
| ·与持续森林经营(SFM)的相容性 | 第24-25页 |
| ·信任度 | 第25-27页 |
| ·森林所有者对两种森林认证体系的信任度 | 第25页 |
| ·市场对两种森林认证体系的信任度 | 第25-27页 |
| 5 FSC与ISO14000在我国的适应性研究 | 第27-35页 |
| ·森林认证的现状 | 第27-30页 |
| ·世界范围内森林认证的现状 | 第27-28页 |
| ·我国森林认证现状 | 第28-30页 |
| ·FSC在我国的适应性研究 | 第30-32页 |
| ·法律法规 | 第30页 |
| ·所有权、使用权及责任 | 第30页 |
| ·土著居民的权利 | 第30-31页 |
| ·社会关系和工人权利 | 第31页 |
| ·源于森林的效益 | 第31页 |
| ·环境影响 | 第31页 |
| ·经营规划 | 第31-32页 |
| ·监测与评估 | 第32页 |
| ·维护高保护价值的森林 | 第32页 |
| ·人工林 | 第32页 |
| ·ISO14000在我国的适应性研究 | 第32-35页 |
| ·ISO体系标准应用广、普及率高 | 第32-33页 |
| ·ISO14000能够涵盖FSC体系 | 第33页 |
| ·ISO14000体现更易于为我国森林企业操作 | 第33-34页 |
| ·企业对ISO14001认证的积极程度高于FSC认证 | 第34-35页 |
| 6 结论 | 第35-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