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动力非能动安全特性研究
| 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 ·引言 | 第8页 |
| ·核动力非能动安全研究的目的及其发展 | 第8-15页 |
| ·工程安全概念和核动力非能动安全思想的提出 | 第8-10页 |
| ·核动力非能动安全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核动力非能动安全思想及其发展 | 第11-15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 第2章 RELAP5程序的介绍和使用 | 第17-42页 |
| ·概述 | 第17页 |
| ·核反应堆系统的安全分析 | 第17-20页 |
| ·核反应堆系统安全分析的有关知识 | 第17-19页 |
| ·核反应堆系统安全分析程序的简介 | 第19-20页 |
| ·RELAP5程序的简介 | 第20-34页 |
| ·概述 | 第20-21页 |
| ·RELAP5程序的变量和模型描述 | 第21-29页 |
| ·RELAP5程序计算模型的基本建模单元介绍 | 第29-34页 |
| ·RELAP5程序的使用 | 第34-41页 |
| ·RELAP5程序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 ·RELAP5程序数据输入卡的介绍和组成 | 第35-37页 |
| ·RELAP5程序的调试和运行 | 第37-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3章 RELAP5程序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2-61页 |
| ·概述 | 第42页 |
| ·AC-600先进堆及其非能动安全系统 | 第42-48页 |
| ·应急堆芯冷却系统 | 第43-45页 |
| ·应急堆芯余热排出系统 | 第45-47页 |
| ·安全壳冷却系统 | 第47-48页 |
| ·仿真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8-59页 |
| ·引言 | 第49-50页 |
| ·反应堆压力容器 | 第50-52页 |
| ·热、冷管段和蒸汽发生器的一次侧 | 第52-55页 |
| ·稳压器和堆芯补水箱 | 第55-58页 |
| ·蒸汽发生器的二次侧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4章 仿真计算 | 第61-74页 |
| ·概述 | 第61页 |
| ·主要假定 | 第61-63页 |
| ·收集数据和制作数据输入卡 | 第63-66页 |
| ·准备数据 | 第64页 |
| ·反应堆压力容器及其相关设备的参数 | 第64-65页 |
| ·蒸汽发生器一次侧及其相关设备的参数 | 第65页 |
| ·稳压器和堆芯补水箱及相关设备的参数 | 第65-66页 |
| ·调试、运行并得出结果 | 第66-67页 |
| ·对结果进行分析与对比讨论 | 第67-73页 |
| ·与AC-600堆芯补水箱实验装置实验结果的比较 | 第68-72页 |
| ·不同破口计算结果的比较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