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进展与研究成果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自然地理及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 第13-20页 |
·自然地理 | 第13-14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3-14页 |
·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 第14-20页 |
·地质概况 | 第14-16页 |
·水文地质概况 | 第16-20页 |
第三章 模型 | 第20-35页 |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20-29页 |
·模型的特色和改进 | 第20-28页 |
·存在主要问题:观测孔水头的温度矫正 | 第28-29页 |
·数学模型及改进 | 第29-30页 |
·数值模型 | 第30-35页 |
·研究区的剖分及多边形均衡网格的形成 | 第30页 |
·多边形网格差分方程的建立 | 第30-33页 |
·多边形网格差分方程的解法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模型识别 | 第35-51页 |
·基础工作 | 第35-39页 |
·模拟区范围、边界及模型识别时段 | 第35页 |
·单元剖分与结点设置 | 第35-36页 |
·模型识别的基础资料 | 第36-39页 |
·第三系地层和南边界局部地段的模型校正 | 第39-40页 |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 | 第40-51页 |
·待求的水文地质参数 | 第40页 |
·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步骤 | 第40-41页 |
·参数的确定 | 第41-43页 |
·拟合曲线和精度分析 | 第43-46页 |
·模型区等水头线和补、径、排及水均衡情况 | 第46-51页 |
第五章 地下水开采动态预测 | 第51-73页 |
·预测方案设计 | 第51-55页 |
·三种方案预测成果分析 | 第55-64页 |
·地下水动态预测分析 | 第55-62页 |
·开采量对地下水水头、泉和自流井流量的相对降幅的影响 | 第62-64页 |
·三种方案等水头线和补、径、排及水均衡 | 第64-73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建议 | 第73-75页 |
·本研究在机理、建模和预测上的主要成果 | 第73-74页 |
·建议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