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4页 |
第一部分 克心痛滴丸的处方设计及文献考证 | 第14-16页 |
一、 命名依据 | 第14页 |
二、 制剂处方及中医理论阐述 | 第14页 |
(一) 处方 | 第14页 |
(二) 方解 | 第14页 |
三、 处方中各药物药化及药理的现代研究 | 第14-15页 |
四、 剂型选择 | 第15-16页 |
第二部分 提取工艺研究 | 第16-25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一) 仪器 | 第16页 |
(二) 材料与试剂 | 第16-17页 |
二、 川芎的提取工艺研究 | 第17-22页 |
(一) 川芎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 第17-18页 |
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17页 |
2 样品含量测定 | 第17-18页 |
(二) 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 | 第18-19页 |
(三) 大孔树脂对川芎提取物的分离精制 | 第19-22页 |
1 色谱条件 | 第19-20页 |
2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0页 |
3 样品含量测定 | 第20-21页 |
4 正交设计试验及结果 | 第21-22页 |
5 优选工艺重复性试验 | 第22页 |
三、 延胡索提取工艺研究 | 第22-25页 |
(一) 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 | 第22-24页 |
1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3页 |
2 样品含量测定 | 第23-24页 |
(二) 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 | 第24-25页 |
(三) 优选工艺重复性试验 | 第25页 |
第三部分 克心痛滴丸成型工艺研究与处方辅料的选择 | 第25-29页 |
一、 仪器与试剂 | 第25页 |
二、 辅料的选择 | 第25-26页 |
三、 冷凝剂的选择 | 第26页 |
四、 滴制工艺条件的优选 | 第26-29页 |
(一) 各因素水平范围的确定 | 第26-27页 |
(二) 均匀实验设计方案 | 第27页 |
(三) 实验结果的处理 | 第27-28页 |
(四) 回归与优化 | 第28-29页 |
第四部分 克心痛滴丸阿魏酸、麝香酮的含量测定 | 第29-35页 |
一、 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 第29-31页 |
(一) 仪器与试剂 | 第29-30页 |
(二)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30页 |
(三) 样品处理 | 第30页 |
(四) 电泳条件 | 第30页 |
(五)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0页 |
(六) 精密度试验 | 第30-31页 |
(七) 稳定性试验 | 第31页 |
(八) 样品测定 | 第31页 |
(九) 加样回收试验 | 第31页 |
二、 麝香酮的含量测定 | 第31-35页 |
(一) 仪器及试药 | 第32页 |
(二) 色谱条件 | 第32页 |
(三)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2-33页 |
1 内标溶液的配制 | 第32-33页 |
2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 第33页 |
3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3页 |
(四) 精密度实验 | 第33页 |
(五) 稳定性试验 | 第33页 |
(六) 回收率实验 | 第33-34页 |
1 样品液的处理 | 第33页 |
2 加样回收测试 | 第33-34页 |
(七) 样品测定 | 第34-35页 |
第五部分 克心痛滴丸的稳定性考察 | 第35-36页 |
一、 外观指标 | 第35页 |
二、 溶散时限 | 第35页 |
三、 含量测定 | 第35-36页 |
第六部分 克心痛滴丸的质量标准 | 第36-41页 |
一、 处方 | 第36页 |
二、 制法 | 第36页 |
三、 性状 | 第36页 |
四、 鉴别 | 第36-39页 |
(一) 川芎 | 第36-37页 |
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6-37页 |
2 空白对照溶液的制备 | 第37页 |
3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 第37页 |
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7页 |
5 薄层层析 | 第37页 |
(二) 延胡索 | 第37-38页 |
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7页 |
2 空白对照溶液的制备 | 第37页 |
3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 第37-38页 |
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8页 |
5 薄层层析 | 第38页 |
(三) 冰片 | 第38-39页 |
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38页 |
2 空白对照溶液的制备 | 第38页 |
3 对照药材溶液的制备 | 第38页 |
4 薄层层析 | 第38-39页 |
(四) 麝香 | 第39页 |
五、 检查 | 第39页 |
六、 含量测定 | 第39-40页 |
(一) 阿魏酸的含量测定 | 第39-40页 |
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39页 |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9页 |
3 供试品溶液的的制备 | 第39页 |
4 测定法 | 第39-40页 |
(二) 麝香酮的含量测定 | 第40页 |
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40页 |
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40页 |
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0页 |
4 测定法 | 第40页 |
七、 功能与主治 | 第40页 |
八、 用法与用量 | 第40页 |
九、 规格 | 第40页 |
十、 贮藏 | 第40-41页 |
第七部分 克心痛滴丸的药理研究及毒性考察 | 第41-43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41页 |
(一) 实验动物 | 第41页 |
(二) 实验药品及试剂 | 第41页 |
(三)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二、 克心痛滴丸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T波的影响 | 第41-42页 |
三、 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清心肌酶的影响 | 第42页 |
四、 最大耐受量试验(MTD) | 第42-43页 |
第八部分 讨论 | 第43-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