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典权制度及其法律价值
| 引言 | 第1-7页 |
| 第一章 典权的产生及其历史变迁 | 第7-11页 |
| 第一节 典权概述 | 第7-8页 |
| 第二节 典权制度的起源 | 第8-9页 |
| 第三节 典权制度的演变 | 第9-11页 |
| 第二章 典权的性质 | 第11-16页 |
| 第一节 典权性质的不同学说 | 第11-13页 |
| 第二节 典权性质新探 | 第13-16页 |
| 第三章 典权的设定 | 第16-20页 |
| 第一节 典权设定的概念 | 第16-17页 |
| 第二节 典权设定的要件 | 第17-20页 |
| 第三节 其它取得典权的方式 | 第20页 |
| 第四章 典权的期限 | 第20-24页 |
| 第一节 典权期限的情形 | 第21-23页 |
| 第二节 典权期限的起算时间 | 第23-24页 |
| 第五章 典权的效力 | 第24-32页 |
| 第一节 典权人的权利义务 | 第24-30页 |
| 第二节 出典人的权利义务 | 第30-32页 |
| 第六章 典权消灭的原因 | 第32-36页 |
| 第一节 回赎 | 第32-35页 |
| 第二节 找贴 | 第35-36页 |
| 第七章 典权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36-49页 |
| 第一节 典权存废的论争 | 第36-37页 |
| 第二节 典权与相近法律关系的比较 | 第37-43页 |
| 第三节 典权的经济功能 | 第43-45页 |
| 第四节 典权制度的时代性 | 第45-48页 |
| 第五节 典权的法律文化价值 | 第48-49页 |
| 第八章 典权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 第49-58页 |
| 第一节 典权关系的扩张 | 第49-53页 |
| 第二节 改进典权的公示方式 | 第53-54页 |
| 第三节 其他问题 | 第54-55页 |
| 第四节 典权的条文设计 | 第55-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