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井选井选层研究及软件设计
| 1 前言 | 第1-11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7页 |
| ·国内外现状 | 第7-9页 |
| ·技术路线 | 第9页 |
| ·完成的工作 | 第9-11页 |
| 2 影响水驱油波及效率的因素 | 第11-16页 |
| ·影响水驱油波及效率的原因 | 第11-15页 |
| ·渗流方面的因素 | 第12-13页 |
| ·地质方面的因素 | 第13-14页 |
| ·流度比对波及系数的影响 | 第14-15页 |
| ·调剖对油田开发效果的影响 | 第15-16页 |
| 3 调剖指标的描述 | 第16-26页 |
| ·注水井动态指标 | 第16-19页 |
| ·储层非均质性指标 | 第19-21页 |
| ·连通油井动态指标 | 第21-23页 |
| ·用生产数据计算储量指标 | 第23-26页 |
| 4 单指标决策 | 第26-30页 |
| ·隶属度的计算 | 第26-27页 |
| ·非均质性指标决策 | 第27-28页 |
| ·压力指数决策法 | 第28页 |
| ·吸水指数决策法 | 第28-30页 |
| 5 多指标决策法 | 第30-41页 |
| ·排除法 | 第30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法 | 第30-41页 |
|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 | 第30-32页 |
| ·评判矩阵和权重集的确定 | 第32-34页 |
| ·区块调剖选井决策 | 第34-36页 |
| ·调剖选井的单井评判方法 | 第36-40页 |
| ·调剖目的层的选择 | 第40-41页 |
| 6 带权的模糊聚类分析及调剖效果预测 | 第41-56页 |
| ·特征值的规格化 | 第41-42页 |
| ·模糊聚类分析 | 第42-47页 |
| ·标定(建立模糊相似关系) | 第42-43页 |
| ·建立聚类分析的传递闭包 | 第43-44页 |
| ·聚类分析 | 第44-45页 |
| ·带权的模糊聚类分析 | 第45页 |
| ·最佳阀值和最佳聚类的确定 | 第45-47页 |
| ·类代表样品的选取 | 第47页 |
| ·预测净增油量 | 第47-56页 |
| ·预测的原理 | 第47-48页 |
| ·具体模型的建立 | 第48-56页 |
| 7 压裂酸化选井选层研究 | 第56-67页 |
| ·压裂酸化的作用 | 第56页 |
| ·表皮系数分解 | 第56-62页 |
| ·部分打开油层的拟表皮系数 | 第57页 |
| ·井斜拟表皮系数 | 第57页 |
| ·高速非达西流拟表皮系数 | 第57-58页 |
| ·非圆形地层的拟表皮系数 | 第58页 |
| ·相变产生的拟表皮系数 | 第58-59页 |
| ·射孔产生的拟表皮系数 | 第59-61页 |
| ·砾石充添环空表皮系数 | 第61页 |
| ·砾石充填射孔线性流表皮系数S_grav | 第61页 |
| ·压实带表皮系数 | 第61-62页 |
| ·地层损害表皮系数 | 第62页 |
| ·区块压裂酸化井的优选 | 第62-65页 |
| ·指标的选择 | 第62-63页 |
| ·多指标的多井优选方法 | 第63-65页 |
| ·压裂酸化选井的单井评判方法 | 第65-66页 |
| ·压裂酸化目的层的选择 | 第66-67页 |
| 8 软件的开发和实例分析 | 第67-85页 |
| ·软件开发的思路 | 第67页 |
| ·软件的结构 | 第67-68页 |
| ·软件界面简介 | 第68-75页 |
| ·实例分析 | 第75-85页 |
| ·调剖井优选分析 | 第75-76页 |
| ·调剖单井评判分析 | 第76-77页 |
| ·压裂酸化多井优选实例分析 | 第77-78页 |
| ·压裂酸化选井单井评判实例分析 | 第78-79页 |
| ·水驱特征曲线分析 | 第79-81页 |
| ·表皮系数分解模块 | 第81-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