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棉花黄萎病菌基因组ISSR分子指纹分析

文献综述第1-21页
 1 棉花黄萎病菌鉴定研究现状第8-13页
  1.1 形态学鉴定第8-9页
  1.2 营养亲和性鉴定第9-10页
  1.3 同工酶技术第10-11页
  1.4 免疫鉴定技术第11页
  1.5 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鉴定第11-12页
  1.6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鉴定第12页
  1.7 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鉴定第12-13页
 2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研究第13-15页
 3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机理的研究第15-17页
 4 ISSR技术的诞生及应用第17-21页
  4.1 ISSR标记技术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第18页
  4.2 遗传图谱的构建和抗性基因的标记第18-19页
  4.3 DNA指纹库的建立第19页
  4.4 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第19-21页
引言第21-23页
材料与方法第23-27页
 1 材料第23-24页
  1.1 供试菌株第23页
  1.2 供试试剂第23页
  1.3 所用主要仪器第23-24页
 2 方法第24-27页
  2.1 大丽轮枝菌DNA的提取第24-25页
  2.2 引物的配制第25页
  2.3 大丽轮枝菌ISSR-PCR最佳体系的建立第25页
  2.4 大丽轮枝菌基因组DNA的ISSR-PCR扩增第25页
  2.5 ISSR扩增产物的电泳检测第25-26页
  2.6 计算公式及统计分析方法第26-27页
结果与分析第27-38页
 1 棉黄萎病菌的DNA提取第27页
 2 ISSR分析最佳体系的建立第27-32页
  2.1 DNA浓度对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第27-28页
  2.2 Mg~(2+)浓度对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第28页
  2.3 引物浓度对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第28-29页
  2.4 dNTP浓度对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第29-30页
  2.5 Taq DNA聚合酶浓度对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第30页
  2.6 退火温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第30-32页
 3 大丽轮枝菌的ISSR分析第32-38页
  3.1 ISSR引物的筛选及对黄萎病菌的指纹扩增结果第32-34页
  3.2 黄萎病菌基于ISS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4-35页
  3.3 大丽轮枝菌基于ISSR的多态性与落叶与否、致病力间的相关性第35-38页
讨论第38-40页
 1 关于大丽轮枝菌的基因组DNA提取第38页
 2 关于ISSR的稳定性与可行性第38页
 3 致病力与多态性的相关性第38-39页
 4 关于棉黄萎病菌进一步研究探讨第39-40页
结论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52页
英文摘要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附录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强流加速器中束晕—混沌的延迟反馈控制研究
下一篇:广州市大气环境中醛类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