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浮子海浪发电装置参数分析以及结构优化设计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海洋能利用的技术现状与展望 | 第10-15页 |
1.2.1 海洋能简介 | 第10-12页 |
1.2.2 世界各国海洋能利用的技术现状 | 第12-13页 |
1.2.3 海洋能利用的展望 | 第13-15页 |
1.3 波浪能转换的原理与技术 | 第15-16页 |
1.3.1 振荡水柱波能装置 | 第15-16页 |
1.3.2 摆式波能装置 | 第16页 |
1.3.3 聚波水库波能装置 | 第16页 |
1.4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双浮子海浪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及参数分析 | 第18-30页 |
2.1 双浮子海浪发电装置的技术特性及经济特性 | 第18-19页 |
2.1.1 技术特性 | 第18-19页 |
2.1.2 经济特性 | 第19页 |
2.2 双浮子海浪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 | 第19-22页 |
2.3 双浮子海浪发电装置的无量纲分析 | 第22-24页 |
2.3.1 无量纲分析原理 | 第22页 |
2.3.2 无量纲分析 | 第22-24页 |
2.4 双浮子海浪发电装置的数学模型 | 第24-26页 |
2.4.1 力学模型 | 第24-26页 |
2.4.2 数学模型 | 第26页 |
2.5 双浮子海浪发电装置的参数分析 | 第26-29页 |
2.5.1 增速比与浮子臂长的关系 | 第26-27页 |
2.5.2 增速器效率与浮子臂长的关系 | 第27-28页 |
2.5.3 浮子排开水的平均体积与浮子臂长的关系 | 第28-2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浮子几何形状与浮子上的波浪力的关系研究 | 第30-47页 |
3.1 弗汝德-克雷洛夫假定 | 第30-32页 |
3.2 几种常见理想浮体上的波浪力 | 第32-41页 |
3.2.1 长方浮体上的波浪力 | 第32-33页 |
3.2.2 垂直圆柱浮体上的波浪力 | 第33-36页 |
3.2.3 水平圆柱浮体上的波浪力 | 第36-38页 |
3.2.4 球状浮体上的波浪力 | 第38-41页 |
3.3 双浮子海浪发电装置浮子上的波浪力 | 第41-46页 |
3.3.1 球状浮子上的波浪力 | 第41-43页 |
3.3.2 组合式浮子上的波浪力 | 第43-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浮子几何形状与能量吸收率的关系 | 第47-59页 |
4.1 能量吸收率的数学模型 | 第47-53页 |
4.1.1 起伏系统的总能量 | 第47-49页 |
4.1.2 波的总能量 | 第49-52页 |
4.1.3 能量吸收率的数学模型 | 第52-53页 |
4.2 浮子几何形状与能量吸收率的关系 | 第53-55页 |
4.2.1 浮子几何形状与附加质量的关系 | 第53页 |
4.2.2 浮子几何形状与水截面积的关系 | 第53-54页 |
4.2.3 浮子几何形状与运动振幅的关系 | 第54-55页 |
4.3 双浮子海浪能发电的能量吸收率 | 第55-57页 |
4.2.1 起伏体的机械能 | 第56-57页 |
4.2.2 起伏体的效率 | 第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双浮子海浪发电装置的结构设计 | 第59-66页 |
5.1 双浮子海浪发电装置的总体设计 | 第59页 |
5.2 浮子臂的强度较核 | 第59-64页 |
5.2.1 浮子臂的结构设计 | 第59-60页 |
5.2.2 抗弯强度较核 | 第60-64页 |
5.3 支柱及工作平台的设计 | 第64-65页 |
5.3.1 支柱的设计 | 第64页 |
5.3.2 工作平台的设计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双浮子海浪发电装置的动态分析 | 第66-69页 |
6.1 浮子臂输出端力矩的动态分析 | 第66-67页 |
6.2 发电机输出功率的动态描述 | 第67-6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附录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