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59页 |
一、 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研究的意义 | 第53-56页 |
二、 本文完成的工作量 | 第56-57页 |
三、 本文取得的成果、不足与建议 | 第57-59页 |
第一章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体系及趋势 | 第59-97页 |
第一节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体系 | 第59-82页 |
一、 信息与矿产资源信息 | 第59-62页 |
二、 矿产资源信息的特征 | 第62-64页 |
三、 矿产资源信息的内容 | 第64-75页 |
四、 矿产资源信息的量化 | 第75-77页 |
五、 矿产资源信息的综合 | 第77-82页 |
第二节 综合矿产资源信息时空序列与分形研究 | 第82-97页 |
一、 时空序列分析体系比较 | 第82-86页 |
二、 分形及分维扩展 | 第86-88页 |
三、 分形与变异函数 | 第88-90页 |
四、 分形的实现与模拟 | 第90-94页 |
五、 时空序列、分形之比较 | 第94-97页 |
第二章 矿区及矿床地质 | 第97-108页 |
第一节 地层 | 第97-101页 |
第二节 构造 | 第101-103页 |
一、 北东向构造 | 第101-102页 |
二、 近东西向构造 | 第102页 |
三、 北西向构造 | 第102页 |
四、 南北向构造 | 第102-103页 |
第三节 岩浆岩 | 第103-105页 |
一、 火山岩 | 第103-104页 |
二、 侵入岩 | 第104-105页 |
第四节 矿床 | 第105-108页 |
第三章 地质信息特征 | 第108-120页 |
第一节 构造信息特征 | 第108-109页 |
一、 断裂信息特征 | 第108-109页 |
二、 褶皱信息特征 | 第109页 |
第二节 地层岩性信息特征 | 第109-115页 |
一、 地层信息特征 | 第110-111页 |
二、 岩性信息特征 | 第111-113页 |
三、 地层岩性信息的若干问题 | 第113-115页 |
第三节 岩浆岩信息特征 | 第115-116页 |
一、 花岗岩信息特征 | 第115页 |
二、 基性岩信息特征 | 第115页 |
三、 碱性岩信息特征 | 第115-116页 |
第四节 综合地质信息特征 | 第116-120页 |
一、 控矿体系 | 第116-117页 |
二、 控矿构式 | 第117-118页 |
三、 矿床模式 | 第118-120页 |
第四章 地球化学信息特征 | 第120-132页 |
第一节 地球化学信息背景 | 第120-122页 |
一、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 第120-121页 |
二、 个旧组地层地球化学信息特征 | 第121页 |
三、 高松矿田原生晕信息概况 | 第121-122页 |
第二节 元素异常下限的确定 | 第122-127页 |
一、 化探原生晕资料特点 | 第122-124页 |
二、 累计频率法 | 第124-125页 |
三、 距离-含量分维法 | 第125-127页 |
四、 元素异常下限综合确定 | 第127页 |
第三节 地球化学模式 | 第127-132页 |
一、 原生晕分带方法 | 第127-128页 |
二、 原生晕分带模式 | 第128-131页 |
三、 矿体分带模式 | 第131-132页 |
第五章 地球物理信息特征 | 第132-138页 |
第一节 岩矿石物性参数 | 第132-133页 |
第二节 高松矿田电阻率特征 | 第133-138页 |
一、 物探电测深资料处理 | 第133-135页 |
二、 低阻带的确定 | 第135-136页 |
三、 低阻带的综合解释 | 第136-138页 |
第六章 高松矿田综合信息分析与矿产预测 | 第138-154页 |
第一节 综合矿产信息特征 | 第138-140页 |
一、 综合信息分析与矿产预测 | 第138页 |
二、 矿化组合指标特征 | 第138-139页 |
三、 矿带垂向组合特征 | 第139-140页 |
第二节 信息量化 | 第140-149页 |
一、 构造信息量化 | 第140-142页 |
二、 地层信息量化 | 第142-144页 |
三、 岩浆岩信息量化 | 第144-145页 |
四、 化探原生晕信息量化 | 第145-148页 |
五、 物探电测深信息量化 | 第148页 |
六、 工程信息量化 | 第148-149页 |
第三节 信息单元确定 | 第149-151页 |
一、 信息单元确定的原则 | 第149页 |
二、 断裂分维数特征 | 第149-150页 |
三、 化探原生晕空间变化特征 | 第150-151页 |
四、 信息单元综合确定 | 第151页 |
第四节 信息单元赋值 | 第151-153页 |
第五节 综合信息模型 | 第153-154页 |
第七章 高松矿田矿产资源预测区 | 第154-163页 |
一、 预测区确定原则 | 第154页 |
二、 高松矿田预测区遴选 | 第154-162页 |
三、 结论、不足及建议 | 第162-163页 |
致谢 | 第163-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71页 |
附录 | 第171-190页 |
附录A: 化探(原生晕)空间变化特征 | 第171-181页 |
附录B: 原生晕分带结果 | 第181-182页 |
附录C: 个旧老厂矿田5#矿体和高松矿田联10#矿群取样表、化验结果、取样位置立体图及分带结果 | 第182-185页 |
附录D: 为进行综合信息矿产资源预测所编写的程序代码(MatLab6.1) | 第185-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