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出版事业论文--组织和管理论文

反盗版的对策研究

前言第1-8页
第一章 盗版现象的透视第8-17页
 一、 历史透视——盗版的概念溯源第8-10页
  1、 盗版是历史的产物第8-9页
  2、 盗版是出版特权的产物第9-10页
  3、 盗版是普通法系的产物第10页
 二、 结构透视——盗版行为的构成第10-13页
  1、 盗版的主体第11页
  2、 盗版的途径第11-12页
  3、 盗版的对象第12-13页
  4、 盗版的目的第13页
 三、 结果透视——盗版的社会危害第13-17页
  1、 盗版扼杀了作者的原创精神和创造力,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第14页
  2、 盗版影响了企业的生存第14-15页
  3、 盗版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破坏了投资环境第15页
  4、 盗版使国家税收和就业机会大量减少第15-17页
第二章 盗版行为的解析第17-33页
 一、 盗版的国内外现状解析第17-19页
  1、 国内盗版现状的解析第17-18页
  2、 国际盗版现状解析第18-19页
 二、 盗版行为的背景解析第19-25页
  1、 中国传统文化心态和思维模式的积淀第19-21页
  2、 科技进步使盗版手段更加隐蔽、快捷第21-22页
  3、 不健全的行政体制为盗版提供了温床第22-24页
  4、 不完善的法律制度使盗版有机可乘第24-25页
 三、 盗版行为的动力解析第25-30页
  1、 盗版对象的公共物品特征为盗版提供了行为基础第25-26页
  2、 庞大的需求市场为盗版者提供了发展的空间第26-27页
  3、 消费者的纵容和其有限的鉴别能力为盗版者提供了机会第27-29页
  4、 暴力的回报促使盗版者铤而走险第29-30页
 四、 盗版行为的目的解析第30-33页
  1、 病态的心理使盗版者以“窃不是偷”自慰第30-31页
  2、 扭曲的价值观使盗版者见利忘义第31-32页
  3、 追求奢华的物欲使盗版者损人利己第32-33页
第三章 反盗版的对策第33-43页
 一、 杜绝源头,打击盗版者第33-37页
  1、 编织密实的大渔网,捕捉、打击盗版者第33-35页
  2、 建立完善的举报制度,勤奋撒网,竭泽而渔第35-36页
  3、 成立国际反盗版联盟,挤压盗版者第36-37页
 二、 釜底抽薪,截断盗版途径第37-39页
  1、 严查零售,不问货源第38页
  2、 “摘瓜掐藤除根”,规范销售市场第38页
  3、 建立市场销售网络,构筑铜墙铁壁第38-39页
  4、 严格印刷资格和设备管理,截断盗版的生产途径第39页
 三、 留心看家,增强反盗版能力第39-40页
  1、 不印出版数,使盗版者承担市场风险第39页
  2、 采用水印、激光防伪,增加盗版的难度第39页
  3、 软件加密,增大被盗难度第39-40页
 四、 削弱经济利益,纠正价值偏差第40-43页
  1、 降低成本、减少中间环节,使盗版无利可图第40-41页
  2、 “卖一赔十”,建构打击盗版的环境第41页
  3、 强化公民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和高尚的人生追求第41-42页
  4、 强化公民健康的消费心理,弘扬正气第42-4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网络版权保护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血浆CRP、IL-6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